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   作者:常子平
[导读] 摘要:企业经营管理下经济责任审计占据重要位置,其能够对企业内部人员工作能力进行审查,并监督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岗位任务。
        北京送变电有限公司  北京  102401
        摘要:企业经营管理下经济责任审计占据重要位置,其能够对企业内部人员工作能力进行审查,并监督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岗位任务。文章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内部审计;审计问题
        引言
        针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需要结合委托内容,并根据在职期间的基础状态与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有效结论,客观评价基础行为与经营业绩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达到良好的审计目标。同时,这种方式能够显著促进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革新管理方式,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国有资产能够持续保值增值,实现良好的发展目标。
        1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和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指的是审计部门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对指定审计对象进行在职期间的调查,调查范围通常包括审计对象人所在工作单位的基本信息、运营信息及经济情况等。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将相关部门及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明确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责任,监督工作人员在职期间的工作是否到位,同时为进一步的核查工作进行参考资料的收集。由于传统的审计工作制度已经无法对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进行较好的匹配,因此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2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常见问题
        2.1相关制度健全性不足
        当前,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仍然存在制度体系健全度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整体审计的效果将会受到负面影响,不利于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同时,根据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以及相关指南内容,需要针对审计制度的责任以及相关内容进行明确,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实施效果。当前大部分企业内部没有针对经济责任审计活动建立相关规定,也没有根据国家的指导意见设立完善的审计体系,导致相关活动无法根据明确的内容进行执行,严重影响了审计的效果,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缺乏沟通
        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宜的评价标准,对责任的区分不够清晰。在进行审计考核的时候缺乏客观性,容易导致审计结果失真。大部分企业中的领导者都是先离任,然后再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或者是领导者先上任再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这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长期开展,致使经济责任审计时间具有滞后性。在实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候,审计机构未加强与人事部门、监察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没有开展有效的协调工作,以致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有待提升。
        2.3评价体系不完善,科学准确评价难以保障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尚无完善的评价体系,实际操作中仍然缺乏系统、规范的评价方式方法,缺乏科学的定量、定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审计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容易带有浓厚的主观性色彩。受证据收集完善度、职责权限界定明确度、评价标准把握度等因素影响,往往造成不同审计人员对同一个审计对象的评价有较大差别,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容易受到影响,审计评价的科学准确性难以保障。
        3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措施
        3.1注重相关制度的完善与建设
        监督机制可以分为很多种。可以进行政策监督,在进行政策实施时,可以进行政策的备案,清楚了解是由谁提出的方案,以及进行的预算,使得政策的预算以及实施细节变得更加清晰,以此推动政策的实施。为了解决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应当结合企业管理特征,进一步完善相关体系,达到良好的制度建设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明确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环节,并结合质量控制措施,完善符合制度,使内部控制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实现有效化、严格化的执行目标。

同时,相关部门应当针对审计的基础操作进行记录,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使审计规范性能够得到显著提升,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提高审计安全性。
        3.2开展经济责任履职评估
        一方面能够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深刻理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内涵,明确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协调好与地方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其他审计的关系,避免重复审计;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集中配置审计资源,针对核心问题与原因确定审计重点,使审计实施方案做到有的放矢。经责评估建议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公共资金收支、国有资产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为切入点,针对内部治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从权力运行流程和权责配置层面确定审计疑似问题,为提升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支撑。
        3.3协调配合,规范审计成果
        在实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尤其是要促进审计部门和人事部门、监察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施统一工作,合理分工,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监督,以提高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水平。在实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应当保持信息传递的通畅性,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集中性处理。可制定完善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联席会议来探讨现阶段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针对性措施来加以解决,处理工作中的各项挑战。从经济责任审计实践角度来看,若想取得良好的审计成果,则必须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来加以约束,审计结果应当有科学的、可靠的依据来作支撑。与此同时,应当于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到相关人员的个人档案中,并编制详细的考察材料,一旦发现有领导人员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则必须交由监察部门严厉处理。部分企业的领导人员实施年薪制,那么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还应当与其绩效工资相挂钩。
        3.4建立可量化的科学审计评价体系
        第一,创建审计内容及问题电子表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依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范围要求,将其逐一细化分解,明确具体评价事项及内容,建立审计评价事项电子表单;在“评价事项表单”的基础上,将审计发现并确认的问题在表单中列示,并与“评价事项表单”内容进行逐一对应,形成电子“审计问题表单”;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设置“最终考核分值”栏,与“评价事项表单”“审计问题表单”共同组成电子“审计量化评价表”。其次,建立自动量化考评计分系统。在“评价事项表单”的基础上,针对每项具体评价内容,分别设置考评分值,科学分配权重及分值,实行百分制模式;在“审计问题表单”的基础上,分类设置扣分区间及扣分标准(扣分标准不高于分配分值),用于根据问题情况减计分值;“审计量化评价表”设置分类及汇总计算公式,最终考核分值=“评价事项表单”分配的分值-“审计问题表单”扣分值。“审计量化评价表”实现自动计算分值、自动给出综合评价结果功能。另外,制定量化分值设置及界定原则。一是对于审计问题可量化的分值设置。在“评价事项表单”的基础上,通过客观评价方式,量化评价内容,客观评价审计事项,减少审计人员主观判断。二是对于审计问题不易量化的分值设置。在“评价事项表单”的基础上,明确不易量化的审计问题,科学界定计分区间,设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分别明确扣减分值,缩小审计人员主观判断区间。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对相关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只有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工作流程、工作质量进行提高,将经济责任审计的整体工作进行规范和完善,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更好的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有助于企业经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唐厚燕.浅析内部控制评价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影响[J].纳税,2019,13(19):204–205.
        [2]李敬阳.内部控制视域下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现代商业,2019(17):108–109.
        [3]王晓军.论内部控制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实务[J].现代商业,2018(30):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