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帏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   作者:李帏
[导读] 摘要:城镇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趋势,是由土地、人口、资金的有效性流动形成的生产要素。
        陆川县米场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
        摘要:城镇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趋势,是由土地、人口、资金的有效性流动形成的生产要素。同时,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是由土地、人口、资金等因素决定的。在城镇化发展历程中,凸显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生产安全性降低等问题,这影响到城镇化发展进程。因此,加强耕地保护是社会发展较为关注的问题,并立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提出耕地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的实践对策,以此推进耕地的有效性保护,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耕地保护;紧密结合;经济发展;促进
        引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如果耕地都非农化了,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就没有了。当前,我国初步探索形成了适合国情、农情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政策体系,但耕地保护仍面临诸多老困难和新问题,亟待完善相关政策,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1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耕地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密切,只有促进耕地保护有效性保护,实现耕地的实效性运用,才能不断的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从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加强耕地保护是迫切性以及重要性的,具体体现以下几方面:一是土地资源不足,需关注耕地保护,以此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城镇化建设与发展进程中,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大量的缩减,这使我国土地资源呈现不足的问题。据数据信息统计,从1996年到2019年间,我国可耕地的面积,每年以3000亩左右的速度缩减。虽然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针对耕地保护问题,也在加强开发,促进耕地资源的补充,但可运用的耕地面积逐年缩减,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路径。与此同时,人口的逐年增长,对土地的运用面积也增多,这凸显耕地运用不足的问题。因此,加强耕地保护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二是在提升粮食生产安全中,需要加强耕地保护力度。民以食为天,粮食的生产是国家与人民发展的头等大事。在国家发展中,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性,能够提升粮食生产产值,使人们能够吃饱穿暖,也我国战略方针之重点信息。但当前针对人口的增长问题,需要进一步确保粮食的供应。然而,在粮食供应中一旦粮食生产出现问题,对我国人们的发展会带来沉痛的打击,进一步影响到民生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此背景下,提升粮食安全生产是重要因素,也是推进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水平提升的大事。
        2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
        2.1本农田保护面临建设占用和生态退出双重压力
        为切实保护优质耕地资源,国家确定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并于2017年在全国划定了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且全部落实到耕地图斑,包括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按规定,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这对保护优质耕地、阻止城市无序蔓延是极其有效的政策。然而,调研发现,各级地方政府对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调整意愿强烈。如:有的地方提出通过本轮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进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加城市开敞空间;有的地方希望通过建立城市群实现区域经济增长,而待建立的城市群大部分处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同时,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退耕还林还草区域存在重叠问题。此类问题,在我国西南区域尤为突出,如:某县42.5%的区域属于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耕地面积占比47%,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占比高达41%,是保护生态还是保护农田,政策上冲突严重。
        2.2备资源稀缺,省内和区域间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难度大
        一是区域内部补充耕地难度大。

北京、天津、浙江等发达地区区位条件较好且集中连片的耕地后备资源基本都已开发,而以往被认为耕地资源丰富的区域,如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西北的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其耕地后备资源也已接近枯竭,且待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大部分处于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区。二是跨区占补平衡也受到后备资源不足的严重制约。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以来,一些省份通过国家交易平台,向其他省份出售了一些补充耕地指标。但是,囿于后备资源紧缺,部分出售耕地指标省份的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地区未来发展的用地需求、耕地后备资源的紧缺性,以及补充耕地监管和审查的严格性,未来不会再进行这种“放血式”的跨区域指标交易。
        3政策建议
        3.1严格控制占用耕地问题
        在耕地保护过程中,应根据耕地保护所涉及的相关事项,加强耕地保护力度,依据相关的政策方针,严格的控制占用的耕地问题,进而抵制违法占用耕地的现象,达到耕地有效性保护。首先,在耕地保护中,根据耕地保护实际情况,加强对耕地开垦费用事项以及有偿使用费等的严格监管,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达到“占优补优”,从而达到耕地质量和数量不减少。其次,在耕地保护中,重视农田耕地的保护,将对农田耕地保护作为建设、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即在建设过程中,不得运用农田耕地作为建设物选址地。再次,在耕地保护中,对现有的耕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实现现有耕地的节约型运用模式,对耕地进行针对性地保护。
        3.2耕地空间适宜性
        并将其定义为“由土地具有的水文、地理、地形、地质、生物、人文等特征所决定的,对特定、持续性用途的固有适宜性程度。”此前多个国家开展适宜性评价工作,包括美国土地潜力分级系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土地评价纲要》以及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分类系统。从耕地空间适宜性考虑,根据气候、地貌条件等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划分国土空间资源适宜类型区,在各个类型区内识别国土空间资源对农、林、牧生产等不同用途的适宜程度,并对适宜程度进行排列,划分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等,实现资源本底与利用空间的最佳适宜性。
        3.3协同土地资源生态保护和开发的辩证关系
        建立国家耕地后备资源保护性开发储备制度重点是妥善处理耕地后备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建议借鉴国外资源紧缺型国家的耕地保护战略,建立国家耕地后备资源保护性开发储备制度。如:西北省份可借鉴以色列设施农业和节水技术,发展适水农业和节水农业;盐碱土地资源改造利用,可学习荷兰的盐碱地绿色开发技术,开发盐碱地资源;黄土高原区可通过实施低山缓坡沟域造地工程来拓展耕地空间。
        结语
        耕地保护与促进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研究,能够以耕地保护的有效性,进一步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为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提升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进而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因此,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加强耕地保护力度,并从严格控制占用耕地问题、做好农田的管理工作、加强耕地保护质量、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四个维度,实现耕地的有效性保护,进而提升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邸延顺,孙嘉利.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化农业,2020(10):53-56.
        [2].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J].浙江国土资源,2020(09):1.
        [3]王桂锋,葛嫚,李慧卿,刘鑫融.衡水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存在问题与建议[J].基层农技推广,2020,8(08):107-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