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陈琪磊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   作者:陈琪磊
[导读] 摘要:现如今我国城市建设在不断加快,城区硬化面积比例逐年增加,原有地表状态被破坏,使得城市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城市建设在不断加快,城区硬化面积比例逐年增加,原有地表状态被破坏,使得城市洪涝灾害时有发生。海绵城市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举措。本文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用于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思路、技术措施,并通过实例详细阐述了海绵城市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措施,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因此,市政道路的建设面积也随之不断增加。传统的城市市政道路排涝能力低,一旦城市出现短时间暴雨,无法及时排除路面上的积水,往往造成市区出现洪涝灾害,这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活动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还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命安全。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积水问题,人们引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和吸收,能有效地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泄洪压力及城市洪涝问题。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在市政道路中,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可以吸取多余的水分,确保城市的长久发展。在城市建构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海绵体材料,将其应用在生活区和休闲区,而且需要在规定地点设计地块,当多雨时节时,海绵地块将会吸收多雨的水分,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径流,从而造成涝害。经过物理和化学的反应后,海绵地块的雨水可以为居民提供用水,缓解用水紧张等问题。经过反复净化与汇集雨水,促进了城市的绿色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海绵城市的构件具有较高设计标准,并且涉及部门众多,具有复杂的施工流程,需要长期规划安排相关区域,在协调与沟通各个部门的基础上,完成市政更新等环节,充分体现出城市市政的规划,与修筑预留足够的空间。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2.1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路面设计思路
        在大量降雨过后,市政道路通常会出现严重积水现象,这是由于路面的排水功能差,路面无法大量渗水导致的。海绵城市建设时会首先考虑排水问题,设计出较好的排水管道,并改用渗水能力较强的材料来建设市政道路。如采用透水铺装的措施,利用透水性能好的水泥、碎石等铺设在车辆行驶较少的道路上。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市政道路建设一般效果较好。排水系统建设完成后,会自动完成对自然降雨的排放和储存,避免雨水积蓄过多损伤路面,同时也有效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在雨水流经之处,也对城市植被起到了一定的灌溉作用,减少了人工灌溉的经济支出。不仅如此,排水管道的设计也能够依据不同地段产生不同的效果,进而完成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此外,还应该充分考虑人行道和车行道的不同承重需要来设计合适的路面。比如,在人行道建设中可以采用级配碎石等作为原材料。
        2.2绿化带设计
        传统的绿化带设计是将路面设置成双向横坡,排水孔布设在道路两侧,直接把雨水排放至雨水管网中,绿化带是凸起的形式,一般都会高出道路一定距离。此方案可以更好地促进雨水应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而海绵城市理念下则是设计成下沉式绿地,两边略高于中心的浅碟形,并在侧石上设置开口,引导路面上的雨水汇流进入下沉式绿地内,从而达到雨水蓄存、渗透以及排放的目的。当雨水较多,超过了绿地的蓄存量时,多余的雨水会通过绿地内溢流设施的引导排入市政雨水排放系统中,在提升绿化带土壤利用率的同时可以降低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率。侧分带内应设溢流设施,如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侧分带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采取防渗措施,以防止径流雨水下渗对路面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影响。同时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降水量大小、雨水分布状态等选择适应性强,涵养水源好,具备一定耐污染性、耐酸碱度的树木和植物等,以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


        2.3合理运用道路路面材料
        城市市政道路施工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对于路面材料的应用有一定要求,必须要选择符合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的材料,使雨水的渗透效果有显著提升。大体上说,城市市政道路对于路面材料的选择,不单是选取雨水的渗透效果,还要与道路的实际交通功能结合采取相应的选择,以便在道路施工修建完成后能够确保路面承受日常交通压力强度。比如,有些市政道路的人行道,日常交通中重载车辆不会在其上行驶,那么就可以将它路面上所需材料换成透水性较强的透水砖,然后选些碎石铺在下层,就形成了多孔的道路结构,从而提高雨水的下渗效果,而且还能让行人安全通过;然而对于那些交通压力较大的路面,就要选取相应的如透水沥青作为路面材料,所以我们应该依据不同的道路状况选择与之相符的路面材料进行应用。
        2.4生态带的建设
        城市道路两侧通常都设有绿化带,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还可以美化城市的环境。城市绿化带的设置应当是这样的:在土壤的上层尽量放置一些适合植被生长的泥土,有利于水资源的渗透;在中层适当放置一些石头,提高植被承载能力;在最下层增设输水的管道。采取这样的模式有利于水资源的储存和疏通。
        2.5人行道透水砖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准备好搅拌和堆料的场地,确保交通顺利,以及水电正常供应,将妨碍施工的地下管线、灌渠、建筑物等进行拆迁。第二,在施工前,需要完成绿化设施、构筑物、人行道范围等,将设计高程调整到适合位置,对井座的周围进行相关处理,为面层正常铺设提供保障。第三,面层施工标志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施工,例如,在两个相邻标志点之间需要拉通线,并且标高控制点的间距为5m。第四,在方格内按照放线高程,砌首行的样板砖,之后以横线平移、纵线不动、挂纵横线为原则,进行样板砖的砌筑工作。第五,若是直线段,需要纵缝直顺,向远处延伸与扩张,而若是曲线段,则需要使用切割砖将空隙的部位进行填筑,使其成为扇形状,或者依照直线的方式施工,之后将边缘处进行填补。
        2.6边坡防护设计
        边坡防护的质量水平取决于其稳定性和生态性。传统设计以工程防护为主,如混凝土挡墙、抗滑桩、挂网锚喷和浆砌石护面等。而海绵城市理念下引导“灰色向绿色”转变,寻求安全性和生态性。土质边坡一般采用植草、三维植被网、网格植草、客土喷播、种植攀爬植物和格宾挡墙、钢筋石笼等防护形式;石质边坡应根据岩层走向和性质确定坡比参数,优先采用减缓坡率进行自然放坡的方式,在坡脚设置排水沟,沟底布设碎石盲沟,达到雨水渗流和收集的目的,满足生态要求。
        结语
        合理利用海绵城市技术能实现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的整体优化。实际应用中我们应结合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在下沉式绿地、渗透塘、地蓄水池、生物滞留设施、渗管/渠、透水铺装、植被缓冲带等技术中综合选择并合理利用,以便达到城市道路海绵城市建设的期望目标,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总结,推动海绵城市在南方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等.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79-97.
        [2]胡灿伟.“海绵城市”重构城市水生态[J].生态经济,2015(7):10-13.
        [3]孙芳.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4]李俊奇,王文亮,车伍,等.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降雨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区域划分[J].中国给水排水,2015(8):6-12.
        [5]王国荣,李正兆,张文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山西建筑,2014(3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