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 于路杨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4期   作者:于路杨
[导读]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推进,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逐步向信息化推动,大数据技术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应用的根基,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中国水利工程转型升级,提升水利工程的自动化、便捷化设计,保证水利工程稳定运用,文章针对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烟台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推进,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逐步向信息化推动,大数据技术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应用的根基,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中国水利工程转型升级,提升水利工程的自动化、便捷化设计,保证水利工程稳定运用,文章针对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水利信息化;应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水利行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给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更大难度。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管理手段,而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则离不开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各类数据得到更有效的处理和应用。目前在我国的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尚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只有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才能够改进其缺陷、弥补其不足。
        1大数据技术的特点
        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文章归纳大数据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数据具有大量性,同时数据的海量性也是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二是具备高速性。大数据技术以大量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同时在分析处理数据时,一方面要保证处理数据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分析数据时要能够消耗较少的时间,因此高速性也是大数据技术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三是具备的类型较多。处理海量数据是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属性,而且大数据技术还可以针对人物图像、图片、视频等类别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的进行展示,因此大数据技术在现阶段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四是具备较高的价值。因为大数据技术具备其他技术未有的优势以及大数据技术本身的先进性,使得大数据技术在目前科研等领域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1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
        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平台协调性问题,这类问题往往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各单位、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的过程中,若平台的协调性不足,那么必然会大大影响到实际工程管理和生产经营效果,并致使信息化的价值降低。就现状来看,我国仍旧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因此而产生的问题屡见不鲜。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所以形成不了统一的数据管理组织机制,从而导致数据异构等问题频繁发生。同时,由于各单位、部门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所以也无法做出科学的决策。
        2.2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深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行业都会对水利相关信息有着巨大的需求。比如,城市建设中会需要水利信息化中的对于水生态、水土保持、环境影响等相关数据信息,而且对于这些信息的要求也非常专业。面对这些广泛的行业需求,许多水利传统的信息采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人性化的调整,即便是收集来的信息也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是许多信息根本无法收集,极大的影响了水利信息化的质量和价值发挥。
        2.3顶层设计的不足
        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发展中阶段,必须坚持投入才能够逐渐显现效果,而这也意味着在持续投入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产出滞后情况。

许多大量的成本投入却无法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导致了一些水利单位负责人缺乏对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没有形成大局意识,也不注重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即便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进行水利信息化建设,却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需求,建设时过于武断,遇到问题难以解决,进而导致机械化的建设逐渐走入死胡同,无法形成良性发展。
        3大数据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
        3.1管理制度及基础设施的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规范的制度约束和有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应该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也可以借鉴其他先进部门单位管理经验。基础设施建设上则要围绕大数据技术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进行升级,并结合高速稳定的网络通信系统,以确保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东莞运河治理中心的河道综合治理信息化工作制度上建立起完善的运维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流程规范以及相关的人力、技术、资金等保障措施建议,按照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也开展了运行维护经费的管理工作,加强了水利信息化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能力。基础设施上实施了通信网络建设、运行环境拓展、中控室建设、系统集成建设等。
        3.2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大数据技术融合5G技术将是我国发展的重要趋势,水利工程的后期发展也必将摆脱现有的工艺流程,而是运用大数据技术达到水利工程智能化、自动化、便捷化。虽然在现状条件下,大数据技术以及5G技术尚未融合到我国多数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等流程内,但是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要求,大数据技术、5G技术运用到水利工程中是必然趋势。为了实现水利工程达到智慧水利的程度,就要进一步推动业务信息化系统的改进,业务信息化系统作为水利工程信息化的重要单元,有必要结合大数据技术、5G技术等其他先进的研究成果,从而实现水利工程从设计、施工以及工程运营的生命周期内智能化。
        3.3云计算应用
        从理论技术层面看,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是相辅相成,如何有效地进行云计算部署、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元素并针对性的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以及虚拟化技术的实现,都要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进行实施。云计算在现阶段不仅可以在流域高精度层面进行广泛的应用,而且也可以在多尺度的实时模拟演算维度进行仿真模拟。针对在较大区域范围进行计算、或是广泛区域的河流计算以及在二维水动力模型或是三维的水动力模型,已经循环渐进的向分布式模型进行转换。在河流水循环的模拟时,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中的网络分布式计算机进行实施,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将复杂的二维水动力学或是三维水动力学及其伴生过程模型进行拆分,同时将拆分的多个子程序分别进行计算而且是同步进行。
        3.4协同设计平台建设
        东莞运河治理中心的河道综合治理信息化过程所坚持的协同设计平台建设原则是建立起综合业务应用平台,包括水务工程监控、综合信息服务、防汛减灾管理、调度管理、规划计划管理、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在建工程管理、电子政务办公、档案管理、统一门户建设等几个重要的部门内容,实现在以单位具体业务情况为基础,建立起各业务在同一平台上协同工作的综合业务应用平台,使得各类业务数据能够按照规定标准实时进行传送和共享。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快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是水利单位的一项基本工作任务,目前在我国的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尚存在着落后于行业发展需求、上层设计不足、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等问题,若想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大数据技术是以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它在信息化基础与制度建设、综合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建设等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袁静,肖雪.大数据技术在我国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9(01):18.
        [2]张恒.大数据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创新[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