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EPC总承包实施重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   作者:田珂
[导读] 摘要:EPC总承包项目具有明显优势,造价控制好,可以边设计边施工,进度快。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EPC总承包项目具有明显优势,造价控制好,可以边设计边施工,进度快。EPC总承包项目的合同关系比较简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缩短工期、有效缩减业主单位的协调工作量,便于高效完成投资控制、提升项目价值。本文积极开展研究,探索分析建筑工程EPC总承包实施重点,促进建筑建设项目达标增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EPC总承包;工程总承包
        引言: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进而有效刺激了建筑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进步。实践表明,建筑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建筑定位、功能布局、建筑流程,以及污物走向、排水排污等均需要考虑周全。建筑建设工程不同于常规民用项目,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EPC总承包模式,主要是由业主将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相关工作交由一个总承包单位予以完成。涉及的工程总承包单位,要对该工程项目的具体质量、安全、工期以及成本等完全性负责。在项目正式竣工完成后,及时向业主提交达到合同标准和约定事项的建筑成果。
        1我国EPC工程总承包概述
        按不同组合方式分类,工程总承包模式可分为EPC模式(设计-采购-施工)、DB模式(设计-施工)、EP模式(设计-采购)和PC模式(采购-施工)。其中,EPC模式与DB模式较为典型,前者在国外实践中广为盛行,被称为“交钥匙”模式(Turnkey),同时也是近几年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力推的一种管理模式。作为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一种类型,EPC模式通常以EPC合同的形式出现,即设计-采购-施工合同。在EPC模式下,工程总承包商接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进行总承包,并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对于业主而言,其只需负责整体性、原则性的目标管理和控制。在FIDIC合同条件下,采用EPC模式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可以实现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始的全过程承包,如对“立项-方案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详细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开车-后评估”的全过程承包。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工程总承包也以EPC模式为主。
 
        图1  EPC工程各类组织结构图
        2建筑工程EPC总承包推行的重要性
        目前,房地产企业“不拿地、缓开工、快卖房”的政策给施工企业带来了“找活难、利润少”的严峻考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高位震荡,裹挟资源成本增加,也令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压力持续传递到建筑领域,致使施工企业经营压力与日俱增[1]。在此背景下,转型发展以降本增效成为中国建筑业变革的重要命题。近年来,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力推工程总承包模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相关主管部门明确指出: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推广工程总承包制”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100多个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文件。同传统的施工总承包模式相比,EPC模式具有降低建造成本、缩短建设周期,充分提高建造品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业主组织协调量的显著优势。对于中国建筑业而言,推行EPC模式必将成为建筑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3推进EPC总承包实施建筑建设工程项目的措施
        3.1充分发挥设计优势,做好协调衔接
        一般情况下,仅仅承建基础工程项目建设的EPC单位,在推进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操作实践中,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技术方面问题;尤其是在项目设计时,如对建筑功能布局、建筑流程不了解、不熟悉,将会导致其使用功能设计不够科学和完善;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完全符合实际,将产生一系列变更,进而导致工程质量受损、工期延长甚至投资失控[2]。所以,在建筑工程相关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熟悉建筑功能布局、流程走向等,要积极汇总整合建筑管理方、使用方的意见以及要求;在修订设计以推进施工过程中,必须及时同建筑相关业务部门、工程管理人员等开展有效的沟通衔接,对施工开展功能和技术交底,避免施工人员盲目施工导致不必要的修改以及返工,防止资源浪费的产生;要科学预计和明确大型建筑设备的具体型号和规格要求,保障技术与施工良好配合。
        3.2切实加强统一管理,推进项目建设
        建筑工程项目往往建设工期长,参建单位多。相关单位、部门以及工程工序之间,均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和衔接,离不开有机的配合与协作。所以,应当积极协调好相关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3]。对于工程项目的EPC总承包单位而言,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施工安排落实项目组织,严格遵照总进度计划,合理协调工序以及工作时间,确保相关单位履职尽责、进场施工。要持续高效强化对相关班组以及专业化施工的总体协调和把控;要及时了解和协调解决进度滞后问题;要有效促进设计、采购以及施工过程的有机整合协调,最大化提高施工效率,促进和改善与现场实际匹配度;设计深入现场,及时解决技术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的图纸问题,减少中间环节和保证质量,充分有效地发挥设计技术优势;加强总承包对现场的统一管理和协调,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3.3高度重视项目管理,保障项目质量
        要高度掌握BIM建筑信息建模技术的重要价值,并将其有机引入EPC管理中。实践结果显示,该技术可以有效促进EPC项目团队整合为集成化平台,提升建筑建设工程设计科学性,有效保障设计的效果和质量。该技术在完成相关设计后,能够较为直观地模拟设计、施工、运维等整个过程,便于更加科学高效地预计和判断设计方案对于最终建筑产品的把控效果,便于及时进行纠正处置[4]。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能够科学模拟施工组织以及场地管控,便于更加合理地设置施工流水以及相关操作工序,更高效地推进物料采购以及进退场组织。积极推进BIM建筑信息建模技术的事业,还有助于科学模拟综合管廊,实现可视化的技术交底。这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工程项目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既往建筑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纸设计往往不能很好地与采购、施工阶段相融合,造成施工图纸缺项、漏项或图纸不满足使用而修改等,造成项目窝工、返工和进度滞后等及造价控制不好;建筑专项等专业内容往往是由建筑另行招标施工,而执行招标的专项在设计和施工上往往跟不上总施工单位的进度,造成影响项目整体施工进度。积极推行建筑建设工程EPC总承包模式,有助于规避上述弊端,促进项目的设计、招标以及项目施工等相关过程有机整合,最大化体现建筑建设工程实施管理能效。该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春迪.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1):31-34.
        [2]王淑嫱,周启慧,田东方.工程总承包背景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06):39-44.
        [3]王腾.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管理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3):28-29.
        [4]赵鸿飞.浅议电力EPC总承包工程进度管理要点及问题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7(19):204+2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