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的运用探讨 孙晓敏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   作者:孙晓敏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效率的提升,给排水工程的地位逐渐提高,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宁波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效率的提升,给排水工程的地位逐渐提高,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在扩建,建筑工程不断增加,为达到人们生活需求,优化生活环境,城内绿化在扩大,水池、喷泉也成为环境建设不可缺少的因素,这就导致水资源消耗严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将节水节能技术运用到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给予一定的空间实施节水节能技术,运用新型材料,实现节能目标,提高建筑用水的利用率,从而提升经济价值。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运用
        1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工作面临的问题
        1.1缺乏全面的造价管理体系
        建筑给排水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工程造价不合理,缺乏全面有效的造价管理体系,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造价管理的全程进行有效把控,特别是分阶段控制,从而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纵观发展的大局,我国工程造价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从而在总体上难以实现有力度的调控,即使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都比较合理,但合起来的作用也不大,特别是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部分的状态和标准都不相同,对整体的控价存在着一定难度,不利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体发展,影响施工进程。
        1.2管道设备问题
        在众多城市旧小区中,旧小区供水管道大多采用铸铁管,而铸铁管道的耐久性并不理想,并且极容易出现腐蚀的现象,不利于管道设备的长久使用。同时城市建设新管线铺设,与老管线连接,新管线供水管道多采取加压供水的方式,老管线内压力加大管道内部又出现腐蚀的情况,极易造成漏水,爆管,从而造成水资源污染、浪费,不利于水环境的保护。
        1.3对项目设计方案的研究不足
        项目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国家政策的规定,直接决定了该项目能否实施,大多数项目都是在充分探讨可行性之后,才能进行施工,一旦中间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工期延后,材料浪费,进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在施工之前,有关人员应对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探讨,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施工程序应满足国家控制的标准,从而使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提高。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大部分水利项目的施工中都缺少对这部分的检查,缺乏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从而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技术不足或者材料不合格,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1.4给排水设计与建设工作的施工时间仓促
        由于建筑的设计与建筑工作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环节的系统化、大型化工作,因此建筑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其固定的设计与建筑期限,建筑物的给水排水设计与施工作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在建筑的总工期中占比较低,故分项工期较短。尤其现阶段各类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较为紧张,给排水工程的设计、部署、调整、验收、反馈周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压缩,这就导致给排水设计及施工时间较为仓促,使得相关的设计与施工人员无暇顾及节水方面的安排与设计。
        2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的应用
        2.1控制超压出流
        绿色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建设时,控制超压出流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技术,这一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求有关人员要严格根据相应的标准与设计,科学进行管道与压力阀门压力标准值的设置,这一设定方式下,同样是从相关零部件的角度来考虑的,缺乏对高压出流思想的应用,并未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果要发挥超压出流的作用,就需要结合绿色建筑的具体情况,对给水系统进行相应的分区,使得分区后的用水点处最大水压需在0.2MPa以内。
        2.2用水计量及管网防漏损
        无论是室内暗敷管道还是室外埋地管道,交付后均为隐蔽内容,一旦发生渗漏,不易察觉,造成水资源浪费。

想避免上述情况,我们首先得从材料入手,对管道阀门的密闭性提出要求,埋地管道结合当地土质情况、地下水酸碱性做出因地适宜的调整,埋地管道还需控制埋深,合理做好管道基础,车行道下方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其次,根据不同的用水功能设置分级计量水表,运维阶段时,根据用水量计量情况判断管网漏损情况,及时做出整改措施。
        2.3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一方面场地年径流总量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回收雨水得到二次利用,包括绿化灌溉、地库冲洗、道路浇洒、水景及冷却塔补水等等,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并且雨水作为免费的水资源,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处理,就能达到回用的水质要求。在实际的回用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来收集雨水,从而更好地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减少自来水的补水。除此之外,对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还可以扩展其用途,用雨水清洁厕所,或者是用雨水清洗施工道路等,充分体现了雨水的可利用价值,也强调了合理利用雨水,就能对节能节水技术实施助力。
        2.4中水回收利用
        大部分建筑物业主对中水的使用频率提高,生产、生活更是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废水,并辅之节水节能技术,就能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对收集的废水进行过滤、净化、消毒等操作,使处理后的废水转化为中水,而中水可以使用在冲厕、浇灌以及施工等活动中,虽然不能直接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减少了环境的负担,但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需要考虑到现阶段的发展程度,引进一些科技水平更高的设备或者新型材料,提高节水节能技术在中水回收利用中的作用,并推进该项技术的充分应用与持续创新,最大程度地实现节水效果,同时又能减少建筑施工的资金投入,增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5采用太阳能加热技能技术
        作为清洁能源的太阳能资源,其属于可再生活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现代化社会生产建设中运用这种新型无污染能源不但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能源消耗,为环保事业做出足够的贡献,太阳能热水器是集热器、储水箱、给水管、配水管、循环泵及循环管等组合而成,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处在北纬40度之上,具有充足的日照,非常适用于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太阳能加热设备的应用,对比化石燃料的使用进行热水的制造,其可以降低为环境带来的污染和温室气体的出现,在节省能源的基础上可充分满足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所需,全面减少瓦斯易出现爆炸或是中毒、应用电力出现漏电等实现的出现率,更为可靠、安全,太阳能热水系统并不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就会自主运转,并不占用室内空间,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具备增强的经济效益,推动建筑行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2.6节水器具及管道技术
        淋浴器、洗衣机、坐便器、洗碗机、水龙头,是人们日常使用到的用水设备,为了更好地节约用水,可以使用有节水功能的产品,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器具使用中的水资源浪费。同时,根据建筑给排水系统运行需求进行科学的管道设计与管道材料选择也是降低管道水资源消耗的技术措施。
        结束语: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逐渐提升,建筑给排水施工当中的节能节水技术也应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树立良好的节水意识,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不仅要节约水资源,完成节能的基本目标,还应根据建筑的特点,从长远发展考虑,合理的创新节水节能技术,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来进行施工操作,从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超.探究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的应用[J].居舍,2020(16):73-74.
        [2]李涛.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1):34-35.
        [3]原宇泽.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24):267.
        [4]黄聪.现代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环保节能新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177.
        [5]李佳.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应用探微[J].江西建材,2016(16):86+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