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169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岩土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岩土工程勘察越桩基础施工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各类工程项目而言,工程的基础都是最关键的结构,基础结构施工涉及到岩土工程内容以及桩基础处理技术,为了保证基础结构的质量,就必须严格地落实各项技术内容,提升岩土工程施工效果,使项目的基础施工达到技术标准要求,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实现城市的不断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浅见,希望能对相关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层;建筑基础
引言
岩土勘察所处区域岩土体的结构,关系着后期建筑工作的开展。对于地基设计,利用前期岩土工程勘察的数据,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持。根据地方地理特点,运用科学的地基设计,为建筑的美观,适用,提供更多的保障。相关工作的开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部分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需要重视细节的处理,为此提供解决的策略。
1新时期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1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通常情况下,可将土工试验的从业人员分为技术人员与实际操作人员两种类型。一部分为比较正规的大型企业中,招聘的技术负责人及骨干精英,其专业素质素养均较高,此外,部分从业人员同时具备较高的职业水平的证明。如果为中小企业,其内部的土工技术人员一般不具备前述要求,部分技术人员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对此,在实际工作中须对技术从业人员进行大量的测试,避免从业人员出现不规范操作问题,降低最终的结果可靠性。
1.2管理制度有待改善
在部分施工单位中,管理制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在人员的管理方面,为了降低单位的施工成本,招聘的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又不进行培训直接参加测量和实验工作。部分人员并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导致相关数据并不准确。在相关报告的撰写方面,不能按照要求执行,对后期的工作并无指导意见。从采集,测量,实施三个方面相关工作无序,造成“返工”现象,拖缓了工程的进度,重复实验造成了人力物力浪费。聚焦到项目的具体实施上,由于相关制度的限制,施工方的实际操作大多显得刻板,没有活力。
1.3勘察过程缺乏监管
针对岩土勘察作业,需要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把控勘察质量,确保岩土勘察为岩土工程技术应用提供数据支持。然而目前岩土勘察工作监督力度不足,对于岩土勘查工作缺乏验收管理。缺乏对关键部分的验收考察。勘查过程中,部分单位为节约勘查成本,缩短勘察周期,勘察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
2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2.1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应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须做好从业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在选择勘察工作技术人员时,应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保证录用技术人员能够胜任该岗位工作。此外,对部分在职人员,为适应时代变化需求,要求企业须定期开展相关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相关资质的认证工作。企业应完善相关员工的培训教育机制,及时处理不合格的工作人员,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能够高效率的开展。土工试验环节应加强相关的监管工作,提高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感。指派专业工作人员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落实工作责任到个人,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2加强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在实际项目开展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制订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在每个工作阶段,明确各个步骤的实际操作环节。以及相关标准。在操作的各项环节上,注重把握细节,密封样本。对于新背景下,管理制度应注重可靠和完整。在人才招聘方面,有规范化,量化考核的培养过程。在勘测成果验收方面,则是按照规范审核,落实。
但凡出现不符合制度的现象,能够依靠制度进行处理,及时处理。在预防,紧急处理,事后处理各个方面拥有相应的措施。在标准,流程,成果验收等多方面找到技术支持和条例依据。促进相关工作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优化。
2.3统一岩土勘察规范
制定系统的岩土勘察规范,能够统一勘察数据,提升勘察结果的描述准确性,为岩土分类提供保障。相关部门要依据勘察内容以及岩土工程建设需要,制定岩土勘察规范政策及相关规定,对违反规范的人员进行严厉处罚,确保勘察工作顺利进行。通过统一的行业标准,以及严谨的岩土勘察规范,系统指导勘查工作,保证减少勘查工作的失误率,为岩土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3桩基种类,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3.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优点是采用先张法离心技术生产节约资源、造价较低;现场施工中会提高施工速率、节约施工周期以及加快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无污染;缺点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对相邻建筑的桩基产生明显的挤土效应;其对运输和堆放有较高的要求。虽然静压式管桩没有设备油烟和噪声所产生的污染,但是其施工设备的占地面积比较大、移动也不便,这在市区内不建议采用该桩基形式;打入式管桩虽然具有耐打性好、穿透力强以及占地面积小的优点,但是产生的噪音和震动较大,在建筑密集地区施工不适用。
3.2钻孔灌注桩技术
与人工挖孔技术相比,钻孔灌注桩技术具有较高水平的机械化特点。这项技术的操作过程是利用桩机进行钻孔,在桩孔达到规定深度后,安装钢筋笼,再利用机械设备灌注混凝土,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混凝土桩。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施工中应用广泛,现已成为桩基础结构的主流施工模式。在建筑施工水平不断发展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也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完善,工艺技术日渐成熟,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较多优势。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成桩承载力较大,因为机械设备利用的原因,所以危险性较低,同时施工效率较高。钻孔深度可达百米,在流程化的技术应用要求下,钻孔灌装桩技术的使用成本明显降低,可以实现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经济性的目的。
3.3人工挖孔桩
优点是施工过程较为简单,可控制成本造价向偏低方向发展,其成孔过程中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且所产生的工程质量较高,单桩承载力高,桩身大而短的特点使得施工时噪音干扰较小;缺点是挖孔过程中需要的劳动强度比较大,施工速度上成桩缓慢;且在施工时工人所处的环境安全隐患较大以及施工现场受天气影响明显;通常地下水对人工挖孔桩影响较大。在地下水位较高区域要特别注意,施工前及时抽水排除隐患。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和使用体验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是城市发展过程的重要支柱。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工作则是建筑工程的重要保障。如今在其相关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过程中有待提升的方面,了解先进理念和技术,从思想到行动上加以落实。改变现有模式下的格局,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创新工作环境,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为建筑行业打好发展的地基。
参考文献
[1]吴文龙.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基础设计若干问题的认识[J].华东科技(综合),2019(2):0094-0094.
[2]谭江.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20,010(005):91,93.
[3]施昌盛.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若干问题的认识[J].区域治理, 2018,000(013):222.
[4]芦肖.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35):958.
[5]叶福多.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分析[J].大科技,2018,000(014):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