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36
摘要: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民宿成为一种普遍的住宿形式,而在其设计过程中,由于其通常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因而将建筑的自然性与艺术性巧妙融合,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出发,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组成,并从精神文化元素和物质文化元素两个方面探究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然后以汉口传统文化元素为例,具体做出分析。以期为民宿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民宿设计;汉口传统文化;应用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思想的社会文化体系,其内容包括哲学、美学、人文风俗、文学艺术、建筑等,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博大精深。它具有強烈的历史性,同时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开创新的文化提供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源于我国的悠久文化,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具有超强的渗透力,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经过一代代人总结归纳,能够充分反映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无形的精神文化元素和有形的物质文化元素。物质文化元素主要包括:器物、民俗、动植物、图案符号等;精神文化元素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精神、和而不同精神、天人合一精神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更好地弘扬与发展传统文化,可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中。
2民宿的发展现状
根据2019年的信息显示,Trustdata正式对外披露了《2019年国内线上民宿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其中明确提到,参考2016年~2019年的市场情况,由于旅游消费规模的增长以及需求的影响,当前民宿在线上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张。尤其是在2018年,国内线上民宿的房源总量接近107万,业主总计人数规模超过32万人次,在简单评估下,平均每位业主就要运营3.3个房源,这一数据跟2016年对比之下有了显著的提升,人均增长1.3个房源。
3民宿建筑中的传统建筑元素
3.1石
石材的质感一般可以彰显极其厚重的特点,其关键在于这类材质本身就有原始的属性,可以充分体现出主体建筑的历史感,还能够夹杂乡土风情等别具一格的地域特征,基于此,引起了民宿设计领域的高度重视。
普遍来看,石材通常是天然产生,具有与众不同的自然机理,但是,各类原料之间仍有各自的辩识度。有一定比例的材料,在纹理上显得相对粗旷,还有一部分则相对温和,这足以证实其多样性,同样也能够体现原生石材从始至终就独有的艺术风格。从观赏的角度而言,由于这类材质的机理更为多元化;不管是花虫鸟兽还是风景,都可以引起一定的联想,纹路上也符合蒙太奇式的艺术特点,仅在切身体会下方能有所领会,其与生俱来的艺术感,让全球范围内的艺术工作者尤为重视,凭借其带来的灵感实施创作,丰富自己的作品内涵。
3.2木
木材的肌理同样为天然产生,其内部涉及到生长轮、木射线等多种结构,而最关键的则是生长轮,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展开切割,皆可以形成相互独立甚至平行的直线图案。
通常而言,木材从横切面的视角上能够表现为同心圆的纹理,而基于纵切面来看,主要为平行条纹,如果在斜面进行切割,则能发现抛物线的纹路。
在民宿设计领域来看,木材的使用十分普遍,其能够在结构支撑上得到有效的运用,同样在装饰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权威建筑师王澍在其设计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材料的优势,借助一定比例的木材,结合跟石材的对比,并综合理由木格栅等元素,让建筑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历史感以及文化感。
3.3砖、瓦
砖、瓦基本都把土壤当成核心的原料实施加工,由此蕴含了厚重的质感,不过也体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传统建筑的层面而言,两者的作用跟审美都缺乏多样性,但是考虑到当前的审美观念,两类要素的运用还是相对普遍,经常能够在墙面和铺地等工序中得到有效利用,且其中的重点在于如何体现历史文化以及乡土气息。与城市环境截然不同的是,考虑到自然以及质朴的要求,传统建筑材质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文化底蕴,并从中表现出稳重的质感,从乡村的民宿设计中体现其重要意义,这也说明乡村民宿设计环节具有对于意境的追求。
基于现代的民宿设计而言,瓦的使用渠道更为丰富,经常能够从墙体和地面上寻找到相关元素。尤其是莫干山等大量民宿的设计环节,都把瓦片当成墙体的一类装饰原料,塑造了建筑与众不同的文化气息,提高了建筑的审美价值。另外,开心麻花的总部也充分利用了这一材料,并将其纳入装饰环节,在组合拼接的手段下,构建了别具一格的形象。
4传统建筑元素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4.1建筑的外立面设计
在针对民宿展开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外立面必须要适当的采取自然原料,尤其是广泛借助竹子以及木材等原料的优势,发挥起装饰作用,让建筑可以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征。针对福建区域的民宿进行研究后,能够发现借助传统民居改造的民宿,在风格上更为多元化,在改造环节,把传统的屋顶实施重建. 以一定的坡度打造后,以小青瓦进行组合,这明显提高了建筑的立体感,且能够和山体形成照应,实现了多元化的室内天花。考虑到充分彰显建筑的乡土风情,在外墙的建设中,主要以当地独有的黄黏土作为原料,这有利于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也实现了建筑物在厚重感上的要求。改造前的建筑在材质使用上过于复杂,而在改建过程中,广泛利用了当地独特的毛竹栏板,提升了整体的审美效果,彰显其中的乡土风情。
4.2室内改造设计
另一方面,民宿建筑之前形成的部分构件也能够当成关键的装饰要素,普遍的方式是把之前建筑的结构跟屋顶等区域做出一定的调整,使之展示在室内空间里,但需要强调的是应该和外立面保持相互统一的风格,这一系列设计方法充分彰显的民宿跟酒店的差异性,民宿不会过度要求奢华感,但必须要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从当前情况来看,民宿设计尚未由于传统住宅过于老旧而实施规模性的改造,反而把大量的木梁或者夯土面进行保留,让游客能够直觀的发现这一元素,但一般设计师会精妙的借助石膏板墙来构造另一层空间,在原木顶的基础上,充分达到新增管线等大量的建筑需求,这就实现了建筑改造跟保留其文化底蕴的多重目的。
5总结
综上所述,民宿为当前极为流行的住宿场所之一,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民宿设计中成为其必然选择。设计师在设计民宿建筑的过程中会融入多种传统理念,还会在室内设计中创造多种开放式风格,提升游客的愉悦感,从而增加民宿建筑的欢迎度。
参考文献:
[1]汪谦.非传统乡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设计方法探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6.
[2]田钧伊.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与设计研究[J].设计,2017(10):152-153.
[3]陈宣辰,冯信群.基于渔村文化建设视角下的民宿改造设计[J].设计,2018(09):158-160.
[4]赵英哲,杨子江.浅论中国古代建筑中蕴涵的哲学思想[J].中国西部科技,2018(11):96-10
[5]王洁明.浅谈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J].科技资讯,2015(1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