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维护管理及技术保障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9卷第3期   作者:王磊
[导读]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运用,大量的自动化气象站建成并开始投入气
        王磊
        (周口市气象局  400600)
        摘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运用,大量的自动化气象站建成并开始投入气象监测之中,与传统的人工监测方式相比,具有在工作效率、监测精度、运行成本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仪器设备是自动化气象站的运行核心,其一旦出现故障将难以保障监测数据的精度,这对地质灾害及天气预警工作极为不利。科学的维护是保障气象站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中重要前提。自动气象站的大规模使用,导致仪器设备的保障及维修的工作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迁。因此,基于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的特点,优选合理的仪器设备保障及维护技术就显得十分地必要。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维护管理;技术保障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气象事业呈突飞猛进发展态势,各个地区纷纷建设了新型自动气象站,我国气象观测业务逐渐由人工观测转变为自动化观测,促使气象要素观测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得到大幅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推动气象观测业务的高效发展。目前,自动气象站已经成为我国各个地区气象部门开展气象观测业务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是否能够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气象观测业务、气象预报以及其他业务是否可以顺利开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气象预测的准确性水平也需要不断的突破,需要台站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日常维护和技术保障,确保地面测报工作顺利开展。
1.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维护管理与技术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随着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广泛建设,以往的观测设备维护管理和技术保障工作机制已无法满足气象观测系统的发展要求。一些基层气象站对气象观测装备维护管理与技术保障方面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使得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合理指导以及强有力的约束力,对于自动气象站维护管理与技术保障工作遇到的一些问题没有相应的系统标准,这些均极大地影响了自动气象站的高效、高质量运行。
1.2保障技术力量不足
        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维护管理与技术保障工作在气象业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各级气象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仍然有许多工作人员对观测设备维护管理与技术保障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部分气象部门在气象观测设备维护管理与技术保障工作的技术人员较少,特别是基层气象站尤其缺乏技术保障力量,在气象观测设备维护管理与技术保障方面的工作压力特别大。首先,当前观测设备维护管理与技术保障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难以满足新型自动气象观测设备维护与技术保障工作的不断更新的需求。其次,缺乏专业系统的教育,导致观测设备维护管理与技术保障人才特别缺乏。第三,大部分基层气象站面临着"重使用、轻管理"的问题,针对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的维护管理与技术保障工作没有也没有制定专门开展相关工作的方案,也没有将该项工作任务分配到岗,责任到人。观测人员兼职开展设备维护与保障工作任务的情况普遍存在,因为对相关维护管理与保障技术不够专业,使得气象观测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大幅提升,这会影响维护管理与保障工作效率。
2.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的维护管理方法
2.1雨量传感器的维护管理
        对于雨量传感器,工作人员应在维护管理前切断电源,拧开螺丝,并取下雨量筒,检查雨量筒内是否有杂物,例如泥土和沙子,并用水冲洗干净。检查漏斗中是否有泥沙亦或者其他沉积物。若存在,应及时将其清理维护。用干净的水冲洗翻斗,还需要擦拭干净翻斗上的水渍。平时还需要注意观察翻斗翻转的灵活性,若有异常情况,应采针对性措施。另外,应定期检查传感器主体以及器口的稳定性,若与有关标准不相符,则需要进行准确的调整。如有必要,则应该对存在问题的部件进行更换。


2.2风传感器的维护管理
        平时需要注意检查风杯和风向标旋转的灵活性以及平稳性;在出现雾霾、沙尘等复杂天气时,尘埃、杂质等时常会堵塞旋转部件和静止部件之间的间隙,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对积聚的污垢进行清理;还需要做好风向传感器轴承的维护和管理,特别是风向传感器轴,需要通过目视检查,检查前应将风向标取下,在正常情况下,轴没有明显的噪音,并且可以灵活旋转。对于风速传感器,每年需要检查传感器手柄的旋转情况。此外,还必须做好检查和校准风向标的工作。
2.3气压传感器的维护管理
        气压传感器主要是用来实现对区域气压信息的监测。若出现故障,将导致气压监测数据的不稳或丢失。自动化气象站内的气压传感器的常见故障有:指数波动较大、超出限值等问题。当气压传感器出现故障之后,应首先对气压传感器做断电处理。在确保与供电电源完全断开的情况下,对气压传感器的接线情况进行检查。首先需要对气压传感器的各部件连接是否松动进行检查,其次要检查一下气压传感器的通气口是否被异物堵塞。若自动气象站的气压传感器已超过使用年限,为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应对气压传感器予以更换。
3.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技术保障工作对策
3.1建立健全维护管理与保障工作制度
        自动气象站应充分地认识到气象站仪器设备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为了促使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可以始终稳定、安全运行,可以结合地方实际,不断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维护管理与技术保障工作长期呈稳定运行态势,可以根据地方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气象观测设备维护管理与保障工作制度。基于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的特性和设备运行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气象站仪器设备管理和维护制度,以制度完善为导向,约束管理和维护岗位工作人员的行为,提升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保障及维护水平。同时,自动气象站也应不断地提升管理和维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保障及维护工作人员的能动性,提升管理和维护的岗位效力。
3.2加强气象观测设备保障技术力量建设
        为了缓解与日俱增的自动气象站维护管理、技术保障任务同基层保障技术力量不足的矛盾,应加强自动气象站技术保障人才引进,培养一批学历高、专业能力强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技术保障人员队伍,以更好的应对与时俱进的自动气象站技术保障工作。还应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应涉及到自动气象站管理规定、基本原理以及常见故障分析、现场检测、现场维修维护方法,通过人才培训不断提升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技术保障队伍的业务水平。
3.3加大观测设备保障工作经费投入力度
        针对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维护保障经费短缺的问题,应结合基本业务需求,将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保障各种业务所需的资金划入年度综合预算中,适当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支持自动气象站技术保障能力建设。此外,在加强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和观测系统建设的全面协调配合的同时,还应适当投入资金建设相应的自动气象站保障系统,不断提高各级气象台气象观测设备保障能力。
结语
        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作为气象站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工作效能直接决定了自动气象站监测的成果。气象站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升级是一系统化问题,需在多效渠道地共同促成中才可有效实现。气象站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实践中,应结合信息化建设、人才管理机制完善等方面的策略,助推气象站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应用的上档升级,实现新技术应用下气象监测效果和运维水平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 满意, 兰惠婷, 于航. 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维护管理及技术保障[J]. 南方农机, 2018, 049(021):205.
[2] 彭少杰. 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维护及技术保障探讨[J]. 湖北农机化, 2019(16).
[3] 鲁长海. 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维护及技术保障探讨[J]. 探索科学, 2019, 000(012):208.
[4] 刘仕斌, 段鹏, 王亚林. 自动气象站装备保障和维修技术研究[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 2019, 000(020):P.1-1.



作者简介:王磊(1982.03)男,汉族,安徽省肥东县人,本科学历,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工程师,从事气象网络和自动站保障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