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融媒体”下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朱嘉颜
[导读]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播电视是精神文化产品创造和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广播电视编辑工作在面临全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汕头市澄海广播电视台  朱嘉颜    515800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播电视是精神文化产品创造和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广播电视编辑工作在面临全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电视编辑;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前言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具有正面和负面冲击的双向作用特征,对于媒体从业者而言,必须采用正面积极的态度,认识到负面冲击的存在。在充分把握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关系基础上,平衡广播电视编辑工作的各种关系。在充分把握融媒体发展特征的同时,从新闻、节目内容本质出发,强化自身优势发挥,更好的挖掘节目创意,以此才能够在满足主体意识要求前提下,为受众群体提供更加良好的体验。
        一、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在广播电视编辑中发挥的作用
        (一)融媒体产生的背景
        在过去,传统媒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产业,主要是因为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是为数不多的能利用不断革新的技术进行新闻信息的大规模生产和传播,并尽可能地借助技术手段将这些新闻信息告知公众的媒介介质。这一时期,公众如果想知道周边发生了什么事,从传统媒体获取是唯一途径。然而随着网络进入“人机互联”为标志的社会化媒体时期,大数据、云计算、VR、传感器等智能技术驱动着新闻信息生产的表达形式向多样化“屏媒”转变,一部可以联网的手机就可以满足你对信息的所有需求。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当今时代的媒体发展和新闻编辑的工作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传统媒体逐渐像新型融媒体转变。表面上看,融媒体就是将新技术应用于广播新闻编辑领域的一种方式,从更深层次分析,融媒体是一个社会信息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互联网技术加持下,顺应整个社会大环境的需求而产生,它对以往各种资源的重新整合,在保留传统媒体优势的同时采纳新媒体的全新优势,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有选择性的深度融合,所以称之为融媒体。
        (二)主体意识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
        主体意识是广播电视编辑所应当具备的基本意识,其基本体系涵盖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它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价值导向、内容宣传方式和具体内容具有深远影响。欧洲理论学家曾说过,阶级决定主体意识,因此,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的阶级特征使得他们在面对同一事物时论点有所不同,而他们的观点又影响着节目的导向性。公众在选择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时,往往是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价值的选择,也就是广播电视编辑人员主体意识的选择。 因此,一个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的层次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广播电视节目的效果,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文化的提升等等。
        (三)受众意识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
        受众意识在广播电视编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节目创作过程中,必须要明确为受众服务、对节目及受众群体负责的基本原则,更加精准的把握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更加深入的革新节目展现形式。无论是节目想呈现的内容、设计节目的思维方式,编辑始终要做到把受众放在心中。例如,在一档新的节目产生之前,对于受众需求而产生的问卷调查,对节目成形以及后续的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辑在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片面强调受众意识,使节目丧失应有的价值导向功能
        受众意识在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中有利有弊,受众意识运用的好可以充分引导编辑在节目制作时想受众之所想,对所编辑发节目内容真实性等负责,进一步增强节目的影响力、感染力,增强节目对于社会产生的正面影响;但是如果使用不当编辑容易走进受众、经济效益和收视率更加重要的误区,在节目制作时刻意逢迎受众需求,从而影响节目质量,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甚至出现负面效果。
        (二)自主意识的片面强调,使得节目真实性无法保障
        自主意识在广播电视编辑中主要表现为编辑的自我意识对节目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节目编辑本人对于节目素材的偏好、审美等方面产生的或大或小的影响。节目编辑的自主意识无疑对节目内容选择、节目呈现形式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如果一个节目的编辑对某一方面的内容有明显的喜好,就会不自觉地增加那一方面的节目篇幅,最后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真实性、价值理念等产生重要影响。
        (三)编辑人员自身缺乏责任意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广播电视编辑工作人员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广播电视编辑责任意识是否强是影响广播电视节目专业性、满足受众需求性等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如果一个编辑缺乏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自我约束,那么对节目内容、质量的方向把控就会存在偏颇,从而影响了舆论传播的方向,也脱离了为受众获取最真实信息的初衷。
        三、“融媒体”下广播电视编辑解决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的具体举措
       (一)深入学习并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广播电视节目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原理同节目实际结合产生的一种产物,也就是思想和价值观念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体现。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在学习广播电视节目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在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中的引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学习有利于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坚持节目内容的还原性和真实性,有助于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政治站位,杜绝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虚假内容。提高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力和引导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到经济效益之前。不管是传统形式的广播电视节目,还是当前融媒体下的广播电视节目,编辑都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节目的引导作用。
        (二)切实提高新闻舆论传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影响力和公信力,就是节目对于公众价值观导向的能力,新闻舆论传播要注意贴近基层,通过贴近基层现实,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更加精确的把握群众的需求,提高掌握群众兴趣爱好、发现选题、甄别素材、杜绝虚假报道的能力。生产出更多更具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融合产品。
        (三)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以内容至上理念为基本指导,更加强化节目内容水平提升要求,完善听、看、说在节目中的合理应用。以融媒体中短视频等热门形式为基本出发点,打造更加优化的产品。但是创新过程中,同样需要把握创新方向,避免出现盲目创新。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创新都要符合主流思想,杜绝盲目创新。互联网时代,编辑记者应该做区别于一些自媒体博人眼球、夸大事实,泡沫型的新闻、节目内容,改变过去一味地追求速度将独家新闻报道出来,而是要利用当代大数据环境和社会公共信息数据,结合自身素质优势,将一个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进行深挖,了解某一事件变化的根本机理,还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深远含义和影响。不要局限于“过去时”和“现在进行时”,而要着眼于预测事态发展的“将来时”,比如在经济报道方面,编辑记者可以通过一个国家、城市的大数据分析,做成可视的数据分析图,将市场经济背后的规律呈现出来,对整个城市甚至国家的政策决策都有实用性的帮助。融媒体时代,编辑记者借助大数据可以实现转型升级,这不仅是方式上的创新,还能帮助受众对一些抽象概念具象化,比如,利用大数据的分析,青年人可以对诸如“升学率”、“就业率”、“失业率”有着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广播电视媒体中加强对于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的重视,有利于提高节目的水平,更加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提高节目观看人数,在融媒体的背景下,满足受众意识的同时不丧失主体意识,做好新时代价值观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李 艳."融媒体"下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J].中国传媒科技,2019(07).
[2]陈建华.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10).
[3]魏庆丰.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探析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J].传媒论坛,2018(02).
[4]朱国亮.融媒体时代编辑记者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编辑,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