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冯冰
[导读] 小学是筑牢学生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而语文作为基础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育至关重要。因而,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课本知识,更要将重点放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上,尤其是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四川省南部县建兴镇小学   冯冰       637300

摘要:小学是筑牢学生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而语文作为基础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育至关重要。因而,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课本知识,更要将重点放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上,尤其是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更能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对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情况并不乐观,大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通常忽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朗读兴致不高。基于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优化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对于小学阶段教学而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往往成为教师忽略的部分。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有效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改变之前的默读课文,变默读为齐声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学生的专注力、锻炼语感,同时,还能有效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消除传统教学课堂的枯燥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在朗读时提升自信心,借助朗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课前齐声朗读,领悟朗读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的语文课堂中,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和谐统一,往往让学生采取默读的形式来学习课文。但默读通常存在许多弊端,如在默读时学生会出现“开小差”的现象,默读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教师也很难掌握学生阅读课文的节奏,往往会出现有的学生读完了,而有的学生没有读完的情况,这就导致课堂进度很难推进。其实朗读的重要性在汉字“聪”中就明确体现,“聪”字就告诉我们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巴要说,心里要想,只有动用多种感官一起阅读,才可以做到聪明阅读而不是盲目阅读。
例如:以《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教学为例,在讲解文章重点知识之前,教师可先为学生做朗读示范,让学生体会教师朗读时轻重音及情感的变化,起到熟悉课文的作用。紧接着,提出相应问题:通过文章,你觉得老北京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你觉得老北京春节氛围怎么样呢?与我们的春节有哪些异同点呢?之后,让学生带着思考齐声朗读课文,在齐读时感受北京春节喜气洋洋的气氛,领悟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情感。通过这种朗读形式,既创建参与性教学课堂让学生融入其中,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掌握课文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增强学生的情感建设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朗读对学习语文、培养语感的重要性。
        二、分角色朗读,增强课堂趣味性
        小学学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在朗读方面的情感培养。因而,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教师往往要对朗读形式进行创新,不仅仅局限于全班齐声朗读,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采取分小组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来提升学生自信心,增强课堂趣味性。分角色朗读是建立在齐声朗读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同时使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人物角色,体验人物情感,从而更好的把握文章主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要下雨了》这篇文章时,里面有燕子、小鱼、蚂蚁和小兔四种不同的小动物,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相应的动物头饰。之后,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带着头饰分角色朗读,并要做到读准字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动物在下雨之前所具有的行为。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代表要下雨了呢?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养成朗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朗读文章不仅可以加深记忆,也能够便于理解文章内容,在阅读时养成朗读习惯对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他们朗读习惯的引导。那么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1.开展朗读茶话会,培养朗读兴趣
        教师可以在班里定期开展朗读茶话会,学生之间成立茶话小组,在茶话会上交流感兴趣的阅读篇目并进行朗读,也可以交换彼此的书籍。通过开展朗读茶话会,学生相互交流阅读心得,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优化评价方式,提升学生自信心
        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时要耐心倾听,改变评价方式。教师如果面对朗读时声音小的学生,首先要先给出肯定性评价,如:我认为你读的很有感情,如果声音更大一些会更棒的!而不是对学生的朗读给予指责。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的重要时期,如果在此阶段经常对学生的行为给予批评,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形成自闭的性格。因此,在学生朗读时优化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对朗读的兴趣,建立起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避免“哑巴式教学”的发生。
        3.养成晨读习惯,终身受益
        教师可以利用早上的时间,让学朗读经典鉴赏篇目。早晨是学生经历最旺的时候,在此阶段阅读时也是记忆里最佳的时刻,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减少盲目阅读。晨读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尤为重要,既可以训练朗读技巧,提高语感,也可以积累更多的知识,提高记忆力。总之,养成晨读的好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教育需求。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经迫在眉睫。朗读作为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必须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完成,要立足于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特点进行变革,让学生和家长加强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不断优化学科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志明.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33-134.
[2]危迪迪.基于古诗词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