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凉山彝族图像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刘晓雨
[导读] 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在横断山脉之中,在这里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彝族。根据2006年的人口数据调查,生活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占全州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点三,由于我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不论是上学工作娱乐,周围都是彝族同胞,独特的民族魅力也使得我尽管不是彝族也对他们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川大学 刘晓雨  610065

        前言: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在横断山脉之中,在这里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彝族。根据2006年的人口数据调查,生活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占全州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点三,由于我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不论是上学工作娱乐,周围都是彝族同胞,独特的民族魅力也使得我尽管不是彝族也对他们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术史:从我翻阅的文献资料来看,现在研究彝族相关艺术资料的人大多是彝族,这部分研究人员自身就对本民族文化有了解而且会彝语,在研究彝族的时候可以查阅未翻译的古籍或与当地人能有更好的沟通。已经有不少学者研究了凉山彝族图像。西昌学院在2014年整理过一本《凉山彝族图案设计与应用》里面对对彝族图像有比较全面的介绍,从起源与分类说起,勾勒出了凉山彝族图案几千来的发展轨迹,但内容侧重于对读者讲述图像的运用。这是我找到的最为全面的一本书。曲木伍各,阿牛木只等人编著的《凉山彝族漆器文化研究》虽然主要不是讲图像,却不可避免地也对图像做了研究,还有2018年苏小燕整理出版的《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就从服饰入手对常用与服饰上的纹样进行了介绍,还说明了传统服饰中染料的来历。彝族传统图样在现在依然运用广泛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研究它时也不应该与现代运用分开来研究。第三方面就是从某一种物象出发做研究,比如杨甫旺1997年《彝族蛙崇拜与生殖文化初探》李莹莹;张苏2010年05期?《凉山型彝族服饰中的嶡芨图纹探源》等就细化到所有图像中的一个方面出发进行深挖,详细的对某一种图像作出深入研究,对图像的来历和发展轨迹作出了详细的介绍,对我了解每个图像背后的故事有很大的帮助。
        正文:凉山地区地貌复杂多样。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这使得居住在这片生态环境复杂,经济水平差异大的土地上的彝族人在千百年来的繁衍生息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独立的民族文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彝族人创造了他们自己的历法,文字,语言,天文,星象,艺术等。这次我主要研究彝族的图像艺术,大概分为两个方面来了解和研究彝族图像,一是传统的三种典型颜色,二是极具民族特色同时应用广泛的图案。
        一、颜色
        彝族人民主要以黑红黄为三原色,并且把这三种颜色运用到了生活中各个方面,传统建筑,服饰,漆器等等方面。
        1、黑色
        彝族自古以来就有以黑为贵的说法。解放前,在彝族族群中等级制度森严,就用黑白两色来划分贵贱。尚黑也展现了他们的祖先崇拜,如传说彝族的祖先是一只黑额虎,再比如位于螺髻山上的黑龙潭,当地彝族人称“沐火阿诺”。据说远古时期,潭底最深处栖息着两条黑色的巨龙,曾经帮助该民族拯救人与万物于灭族之际。
        彝族尚黑是由很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彝文史籍《彝族源流》[《彝族源流》是一部以谱牒为脉络而叙史的彝文古文献。]中称“深邃三十三层地,成于黑色圆圈。”横断山脉生在着大片大片茂盛的树木,黑色不仅是赖以生存的土地的颜色还是大山带来的感官上的颜色,更是彝族人民在身后大山中能够提取到的最尊贵的颜色。我认为彝族人们对黑色的崇敬很有可能更多是对自然的崇敬,感谢大山给他们带来的黑色。
        使用在漆器上的黑色涂料就是来自漆树。彝族对漆树极其爱护,不仅不会轻易砍伐,还对割漆的方法有了一套完整的规定和流程,这使得从漆器发明到现在,漆料资源都没有断绝。关于漆树涂料的发现,我在《凉山彝族漆器文化研究》[《凉山彝族漆器文化研究》曲木伍各  阿牛木支主编,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看到了两种传说,一种是阿火且且在山上砍伐木材是白色的汁液流在了他的衣裤上,怎么也洗不掉于是他就琢磨把这种液体涂在木器上,于是就有了漆器。另一种是说吉史三兄弟发现了漆树汁液的神奇之处,于是祖孙三人就想出把汁液使用在木器上使之更加美观耐用的方法。彝族人们的生活中方面方面都有漆器的存在,从出生到死亡,从日常生活到节日祭祀,我猜测漆器的重要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象着彝族尚黑的喜好。从文献来看,大约在1600年前彝族祖先狄阿普就教会了人们制作使用漆器,而在广泛使用之前的更早的时间里彝族先民在得到这种朴实大方的黑色涂料后,发现器具能变得持久耐用时可能就对黑色产生了敬仰之情。
        在服饰上,原始的染色技术也同样是来自自然,彝族用桑叶,漆树皮和叶熬煮,染上去的颜色经久不变,在昭觉地区甚至出现过“泥染”工艺,这种工艺大致是指把湿地沼泽中植物腐烂的深黑色泥水和衣物一起浸泡蒸煮达到染黑的效果[《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苏小燕,2008年12月1日,中国纺织出版社]。
        2、红色
        红色象征着凉山彝族对火,对太阳的崇拜。彝族著名的创世史诗《勒俄特依[ 《勒俄特依》是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彝族史诗,用老彝文记载并广泛流传,该诗描述了彝族传说中万物的起源。》以及神话《天地万物的起源》和传说《火把节》中均记载了彝族在开天辟地与自然界共同生存的漫长岁月中,产山了对太阳的敬畏和崇拜。对火的崇拜则是彝族人学会了使用火来照明,加工食物,取暖从而使他们的生存能力和体质大为提高而产生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祭火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人们在一片火红中狂欢,神秘的巫术意义和生理刺激的兴奋作用加在一起,就使得彝族先民对红色赋予了特殊的感情。至今在彝族民间中,火塘上方都是最尊贵的位置。
        红色还是与彝族的宗教观念有关,红色既是火与光的象征也是血的象征,彝族人认为红色中有人的灵魂存在。与汉族传统的土葬,藏族的天葬等不同,彝族人生前敬火,死后也用火葬身,现在去凉山地区能看见的土葬坟几乎是汉族的。
        也同样介绍一下传统的色彩来源,漆器中使用的红色是来自于丹砂等矿石配置而成,而衣物中则是用一种叫“屋”的树根研磨成粉与核桃树叶混合煮染织物多次而成。
        3、黄色
        虽然汉族人历代以黄色为尊,用黄色来象征至高无上,但是在彝族文化中黄色病不代表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彝族视黄色为美丽,光明和珍贵的色彩,在彝族许多民间文学作品中,描写道黄色时,总是充满褒扬和喜爱之情,比如马边彝族自治县的民歌中就唱到“午时黄风起,吹得满屋香”。彝族还用黄色来代表美丽善良的女性,到现在在凉山州各县的选美比赛中依然能看到姑娘们举着鲜艳的黄伞参加比赛,围圈舞蹈。另外,黄色也是玉米,青稞等谷物成熟的色彩,代表着丰收,富足,欢乐等。
        二、图案
        凉山彝族的图案是凉山彝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象征。这些图形纷繁多样极具艺术形,是凉山彝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纹样承载着彝族古老的传说和神话,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可谓是动态的史书。
        彝族的传统纹样几乎是通用的,除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毕摩经文上的绘画图案外,其他的图样被广泛的运用到漆器,服饰,银饰甚至是传统建筑的装饰中。这些图案都源自于生活中,把具象的物象提炼简化后得到的。图案的创造是来自于彝族鲜明的图腾崇拜,图腾崇拜的支撑是“图”,彝族先民创作很多“母图”[ 该名词来自于《凉山彝族图案设计与应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常用的图案几乎都是在母图的基础上增添的。


原始的符号在经历里历史长流的冲刷后,被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虽然可能失去了先民创造它们时的含义,但是却为彝族民间文化增添了很多装饰性的元素。
按照种类来分可以把图案分为自然类,植物类,生活类,动物类,生产类和人文类。
        主要的几类具体举例可以分为:
        1.植物类主要包括:嶡芨类,火镰纹,太阳花,南瓜子纹,索玛花,蒜瓣纹等
        2.自然类包括:太阳纹,月亮纹,山脉纹,水波纹等。
        3.动物类包括:羊角纹,蟹纹,牛角纹,马牙纹,牛角纹,马牙纹,牛眼纹,鸡冠纹,鸡肠纹,虫纹,蛇纹等。
        4.生活类包括:窗格纹,土司印章纹,石阶纹等。
        5.生产类包括:火镰纹,渔网纹,竹编纹,锅庄纹等。
        6.人文类包括:指甲纹,矛头纹,绣球纹等。
        三、图案的寓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彝族图案中有一小部分图案是可以代表两种级两种以上意象的。但是大部分图像还是有其具体的物象及意义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委员会主席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经典美术经典著作《没有地址的信》中说:“一切具有几何图形的花样,事实上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大部分是动物)的简约的,有时甚至是模拟的图形。
        以下是我整理的图表[ 借鉴于《凉山彝族图案设计与应用》]:
        主要的彝族图案可以说是千百年来一直稳定不变的,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了解到图案背后的寓意。下面就来介绍几种主要图案背后有趣的传说或寓意。
        1、火纹
        在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中说到:“天上坠下一火球,掉在恩接介列山,燃起熊熊大火,九天烧到晚,九夜烧到亮。白天烧得黑烟滚滚,夜晚烧得火光闪闪,天是这样烧,地是这样烧,为了创造人类燃,为了诞生祖先烧。”在这个神话中,彝族先民认为是火创造了人类了,是大火的燃烧诞生了祖先。在彝族始祖阿普独摩(笃摩)的神话中,是火让人类开口说话的。
凉山彝族的第一崇拜物就是火,自视为火的子孙,在彝族人的心中,火已从具体的实物上升到抽象的至上神,对火的崇拜是和对太阳的崇拜联系在一起的。在英雄支格阿龙射日月的故事中,描述了没有太阳和月亮之后,大地一片漆黑的恐惧。彝族人一直认为太阳是火的根源,人是火创造的,没有火就没有人类。
        2、火镰纹及锅庄纹
        火镰纹的由来也与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火纹的一种变体。彝族先民用火镰击石取火的方式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把取火工具“火镰”作为崇拜对象。火镰是由金属制成的,与石头相击产生火花,彝族民间至今仍广泛使用此工具,彝族老人说;“在山上放羊,风大,火柴是不能用的,还是火镰好,一打九燃。”这就表明彝族先民在随牲畜迁徙时代就与火镰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锅庄纹的产山又与火镰有着很大的联系。锅庄在彝语中又称“嘎洛”,被设于室内的圆形火塘,在外观上与火镰的外表有着很高的相似度。火塘对彝族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有句彝族谚语这样说:“生于火塘边,死于火塘边。”流行于凉山彝族的“祭锅庄石”中说:“山上有山鬼,石崖是山魂;彝家的锅庄,锅庄是家魂。”彝族认为火塘是火神居住的地方,彝族的“火神” 各地传说不一,其中比较普遍的认为“火神”就是彝族英雄“阿衣迭古”。相传阿衣迭古是“雷神”的儿子,他出生时很奇异:“生时风猛刮,生时雷声响。迭古是雷火,迭古雷生儿。”据说迭古是彝族第一个训狗打猎的人,也是第一个带兵打仗的人。迭古是彝族人中的英雄,“他活捉毒蛇猛兽,他铲除贪官污吏,他专门为好人办事,他专门跟坏人作对。迭古活着时,“不恶的不杀,不坏的不打,不弱的不扶,不穷的不帮。”在他死后,“尸体烧成灰,灵魂变成火,一千年不灭,一万年不熄!”就变成了彝族的“火神”。这个“火神”亦是彝人的保护神。这就表明了火塘在彝族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3、虎纹
        根据彝族的民间史诗《梅葛》记载,在创始之初,天神派他的五个儿子去造天。但在造天的时候,天裂开了。天神认为虎是世界上最威猛的东西,于是便让他的儿子们将虎制服,用虎的一根大骨将天稳定下来。后来他们又用虎头做天头,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阳,右眼做月亮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间万物。
        在西昌市的火把广场上有一个九户雕塑,就是要表达彝族对虎的崇拜。彝族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一只黑额虎,在危难时刻会得到它的庇护。因此彝族人习惯在家中的神龛上供奉虎形祖灵。在彝族的家家户户里,大门上挂着虎形辟邪,墙壁上挂着虎图腾壁挂,在村寨路口设有形状像虎的石虎神,这些都说明,虎在他们心中是最灵验最崇高的神,可以为他们消灾驱邪,可以保佑他们称心如意、吉祥平安。
        在彝族的姓氏中,常见的罗就表示他们是虎的后代。男人自称罗罗濮或罗颇,意思是雄虎;女人则自称罗罗摩,意思是母虎。可以看出彝族人企盼自己的后代像老虎一样勇敢,果敢,彪悍,具有非凡的生存竞争能力。彝族人还认为遗体火化之后便可返祖为虎。
        4、鹰纹
        在凉山家喻户晓的英雄史诗《支格阿鲁》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期,天上神鹰的三滴血滴在蒲莫列衣姑娘身上,使其受孕而诞生了支格阿龙。这个神话里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支格阿龙,应是以鹰为图腾的氏族的男子和以龙为图腾的氏族的女子相结合而生的,是彝族远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曲折反映。在彝族漆器的各种器皿中,鹰爪杯是最为高贵的。由对祖先崇拜的图腾意识而衍变为等级、权势的象征物,可以说鹰爪杯及其附属图案就是图腾崇拜的产物。在彝族奴隶制社会里,只有那些地位显赫的奴隶主贵族才能拥有鹰爪杯。传说,奴隶立了战功,主子反手用鹰爪杯赐酒,这被视为最高的奖赏。据毕摩送魂的《指路经》记载,药物加工的器具也与鹰有关:药锤是用鹰骨头做的,药筛是用鹰翅膀做的,药勺是用鹰尾骨做的,而药罐则是用鹰的头骨做的。用鹰的各部分来做加工药物的器具并不能增强药效,而是彝族鹰崇拜的表现。凉山彝族人至今还有在门上挂鹰以避邪驱灾的习俗。
         以上对各个典型纹样的背景作出的简单的介绍,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彝族人的图案都是彝族人的感情寄托和表露,是彝族人民祈求幸福,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写照。通过对彝族图像的研究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彝族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等等方面。可以说彝族图案展现的是彝族祖祖辈辈沉淀下来最本源的文化之一,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之一。
刘晓雨,女,学历:本科,职称/职务:无,民族:汉,籍贯:四川资阳,研究方向:美术类。单位名称:四川大学,单位所在地: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道四川大学,邮编:6100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