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精神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白艳
[导读] 延安精神具有的天然育人价值,得到了不少课程开发者的大力关注。然而,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延安精神课程资源转化成果仍不多见,已有成果多从德育角度研究延安精神育人功能发挥,难以有效满足课程转化实践提出的紧迫需求,有必要展开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永坪镇中心小学 白艳 717200

摘要:延安精神具有的天然育人价值,得到了不少课程开发者的大力关注。然而,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延安精神课程资源转化成果仍不多见,已有成果多从德育角度研究延安精神育人功能发挥,难以有效满足课程转化实践提出的紧迫需求,有必要展开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白艳-弘扬延安精神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弘扬延安精神;学校德育教育;有效载体
        引言
 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们为了革命的胜利和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克服各种困难与国内外敌人作殊死斗争,终于赢得了革命的胜利,留下的革命精神,也即延安精神,不但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最有价值的精神资源。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对他们的延安精神教育,既能让他们学习历史、了解中国的革命史,增长知识;又能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提高民族自信心的意志品质,对他们的成才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延安精神引领学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延安是一个丰富、深刻和长期的信息源网络。延安精神既是5000多年来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红色船只、高山、漫长征服和精神崛起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复活精神是我们党的本质和宗旨、中国人民优越感和发展的传统的核心表现。“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的道德和学校的品牌,这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议程》(2010-2020年)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根据人的基本原则、教育的伦理原则、全面应用优质教育、实施学校的整个教育建设项目以及促进学校整体的改进和创新。
        二、弘扬延安精神的路径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为德育教育提供方向引领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首要内容,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要为最广大人民谋取最大的利益。学校将延安精神主旨教育、培植红色基因全面融入学校德育教育。在教师中开展党性、作风和革命传统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延安精神进校园”现场书法比赛、校园广场红歌会、“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好少年”,“童心向党”文艺演出,“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班会,“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等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全体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传承红色基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将延安精神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力
        学习意志力包括学习恒心、耐力、专心致志等内容,是学生学习成才的重要心理品质。首先,开设红色文化课程,把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们坚定的革命意志力融入到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力,并通过学习意志力的养成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道德意志力。其次,应重视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的相互作用,通过课堂讲解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毛泽东在谈到学习要有恒心时说:“学习和使用不容易,是说学得彻底,用得纯熟不容易。把二者总合起来,用得着中国一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只要有心,只要善于学习罢了。”其三,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虚心好学的品质。毛泽东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充分利用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以及英模人物谦虚谨慎、虚心好学的精神品质和励志故事,感化和影响青少年学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意志力。
        (三)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
        革命老区一般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生态环境良好,乡土人情保护完整,很多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风土人情。然而,有些红色文化资源场馆组建了专业的宣讲人员,有些地方却只有义务的宣讲人员,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讲解素养。宣讲人员素质的差别导致学生即使到了红色文化资源现场,也只能“到此一游”,获得感有限。同时,红色文化研究人员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转化的影响同样深远。某些地方红色文化研究人员数量有限,年龄偏大,没有形成人员合力,使得红色文化的研究整理等工作进行困难。在此情况下,即使拥有优秀的讲解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学校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在课程开发上要考虑这些地区的红色旅游优势,结合红色文化课程传递的劣势,在准备前期深入研究当地红色文化,以弥补红色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如此,既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地域资源,如生态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等资源的整合,又有利于解决国内研学旅行活动存在的课程教学目标虚化的问题。
        (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实施“课程育人”
        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现行教材中包含很多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特别是在语文教材中,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有的写爱国人士的故事,有的写战争中英雄人物的故事,这些红色故事都体现了英雄人物和爱国人士不畏牺牲、勇于奉献、艰苦奋斗的革命情怀。例如,《升国旗》《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就有着丰富的红色元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些文章的德育价值,要树立“课程育人”的理念,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考核方面,要体现“人之为人”应有的价值、人格、品质。
        (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特征——为德育教育提供作风引领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延安精神最核心的内容,是延安精神的最集中体现。艰苦奋斗是一种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更是一种政治品格、精神状态,是一种积极进取,勤俭创业,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延安时期,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普遍形成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了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为战胜困难提供了坚强的精神动力。这种埋头苦干、奋发有为、以苦为乐、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也应该成为我们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学校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融入到学校文化,在师生中开展“光盘行动”、劳动最光荣等主题教育活动,力求用延安精神教育干部、引领师生,努力创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为培育“四有”新人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结束语
        延安精神为学校全体师生注入了无穷的精神动力,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增添了光辉的内容。学校将深入持久地学习宣传延安精神,以延安精神为载体,丰富德育教育内容,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它作为宝贵的、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文明建设不竭的种子,更广泛深入地引进校园,让延安精神在校园内绽放更加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孙郡霞,惠延霞.用延安精神铸魂以立德树人育才[N].语言文字报,2020-07-10(007).
[2]胡文清.陕西延安精神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20.
[3]茆梅芳.弘扬延安精神践行初心使命[N].延安日报,2020-06-02(007).
[4]田原,陈治儒.让“延安精神”烛照心灵[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05):73.
[5]饶旻,蔡尊盛.延安精神在高校党建中的时代价值及发扬[J].武夷学院学报,2020,39(04):20-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