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统编教材“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3期   作者:彭育君
[导读]

彭育君   广东省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  5143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04-01

        “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教材的主线,成为小学语文训练的重要内容。全面认识和理解这一要素,在教学中积极实施语文要素,是利用教材进行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围绕语文要素的理解和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研读语文要素,整体把握教材
        关于语文要素,教材编者给出了一个明确的解释:语文要素主要包括语文综合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的内容,指向的是学科关键方法能力。它不是单一的要点或知识,字、词、句、段、篇里有语文要素,听、说、读、写的能力中蕴含着语文要素,品、悟、思等学习方法指向的也是语文要素。“语文学科素养”在按“内容主题”组织单元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划分知识或能力训练点,并有机融入教材。在教材中安排的语文要素,是进行系统设计,呈螺旋上升,努力体现要素的序列性。
        1.“人文”“要素”双线整合。
        教科书的每一单元组织了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不仅存在纵向联系,反映了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发展梯度,而且单元内部还存在横向联系,使每个板块的内容形成一股合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每个单元设有导引,在单元导引中明确语文核心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突显语文要素,贯穿学习方法和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推进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式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培养学生通过实践过程运用本单元的学习方法。课文、语文园地、习作等各方面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
        2.指导方法,提升能力。
        单元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方法的指导与知识的运用。大部分的“交流平台”,都是以学习伙伴交流的方式归纳总结本单元的学习要素,都集中体现学习方法,围绕单元要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不断地积累、总结出一些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经验,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教科书中的每一个练习活动,往往不只是简单提出一个训练要求,而是引导学生可以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学习方法运用的过程。这些练习中包含的学习方法可以迁移并应用到以后的阅读和写作练习中。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而“单元要素”是:一、初步了解通过文中具体事物表达情怀的方法;第二,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精读课”《落花生》的课后,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花生,由“竹子、梅花、蜜蜂、路灯”这些事物中,你会想到哪些人?选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体现了单元设计要素,将要素落实在具体的训练中。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梳理和总结了几篇课文描述的不同事物的特点和产生的不同情感,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方法,将语文要素具体化。



        二、落实语文要素,教与学并进
        “语文要素”的提出,给广大一线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找到了开启语文教学的钥匙,明确了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教师依据教材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去教学,对每个知识点去强化、巩固,日积月累,学生的基础知识会越来越扎实,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会不断地提高,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1.提取语文要素,精准教学。
        要准确把握单元要素,课后习题是切入点,是语文要素的分解。课外习题的设计是新教材的主要亮点。读懂了课后练习设计的主要意图,特别是“新题目”背后的新理念,就能更加准确提取语文要素,实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中高年级的学生对于提取简单、明显的单元要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通过课文的学习综合运用、整合这些要素,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以五上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安排了三首古诗和《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要素之一“通过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后第二题“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军神》课后第三题、第四题分别要求“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两篇精读课文的训练要素很明显,学生在学习中大都能提取这个信息,而略读课文《清贫》一课中,没有课后习题,对训练要素没有明显提出,而是在“阅读提示”中提高了要素要求,“默读课文,说说你从方志敏的自述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再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让学生综合课文内容的叙述,体会人物品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角度更多元。学生从具体词、句中理解人物内心上升到综合体会人物品质,再到梳理、总结这一阅读方法。围绕这个要素,教材设计了多角度的练习活动。教学时,需要老师以发现的眼光,从教材中找寻语文要素的关键点,并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教学。教的精准,学生的学才能步步为营,循序渐进,“一课一得”才能达成。
        2.关注要素间联系,有的放矢。
        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不一定始于此单元,更不能止于此单元,一定要在能力习得、习惯养成、方法掌握、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不断运用,直至实现内化。所以,教师要关注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渗透关联的、发展的、运用的意识,学生才会将在不同单元、册次、年段学习到的知识、方法转化为语文能力。五下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单元主要目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习作要求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教材就安排过“写一个人,注意把对这个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学习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写人物的特点”的要点。五年级上册教材还安排了“结合几个具体事例表现出人物的特点”的要点。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人的方法,即选择典型的事例,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等细致描写,具体的表现人物的特点,并合理、巧妙地将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在习作中提升为运用。
        语文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须把握好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有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升学生对语文要素的掌握能力。
        “语文要素”作为统编教材一个新内容,新亮点,教师要直面教材,把语文要素落实在教材解读中,预设在教学设计中,课堂上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让“语文要素”成为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能力的标杆。
参考文献:
[1]郑宇.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三至四年级)特点解析  2020.05
[2]李家栋.例谈统编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理解与落实 2020.10
[3]张波兰.浅析部编教材中语文要书如何在课堂中落实  20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