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案的提问设计原则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3期   作者:廖璟
[导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为了将课堂更多的还给学生,我校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问题导向 - 学案导学”的双导教学模式。导学案成为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重要工具,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则是导学案的灵魂所在,其也是贯通整堂课的主线。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部分导学案提问的设计过于随意,根本无法起到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反而让学生浪费很多时间在翻找课本,照本宣科上,同样在对学生政

廖璟   腾冲市第五中学  679100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为了将课堂更多的还给学生,我校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问题导向 - 学案导学”的双导教学模式。导学案成为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重要工具,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则是导学案的灵魂所在,其也是贯通整堂课的主线。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部分导学案提问的设计过于随意,根本无法起到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反而让学生浪费很多时间在翻找课本,照本宣科上,同样在对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方面也收效甚微。经过不断地学习与思考,笔者尝试对导学案提问设计的原则进行了概括总结,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思想政治;提问;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35-01

        一、符合学情的原则
        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导学案提问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导学案的完成也仅流于形式,不会对课堂内容作出深入的思考,更不用提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而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得过于深奥,学生在问题的阅读理解方面就存在困难,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容易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放弃主动权。
        导学案问题的难度应设计在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区域,既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封闭式问题看似只要学生回答“对或错”、“是或否”就可以够得到,却没有什么含金量,反而会让学生养成思维惰性,缺失了思考最重要的环节。因而导学案提问的设计应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生成新的问题,让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二、贴近生活的原则
        有的导学案的问题只是在罗列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不具备任何启发性。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答案,而难一些的问题学生则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解决问题,很快学生就是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因此导学案的问题在设计时最好辅之以案例材料,而且最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材料。首先,有导入案例的描述,学生在情景中读问题,便于学生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其次,贴近生活的材料可以让学生发现政治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好政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还有重要的一点,贴近生活的材料让学生有亲切感,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在设计导学案提问时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将政治教材中的原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实施案例的原则
        导学案问题的导入案例的选择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更要体现政治学科特点,突出时效性。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政治学科的理论知识也随之有所更新,这要求导学案问题的导入案例也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反映社会的现状。


选择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背景材料既符合高考考试的命题特点,让学生在日常练习中熟悉高考的形式,将备战高考落实到每一节课。选择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背景材料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普及时事常识,将时事政治知识点的积累放在日常学习中,同时也是在提醒学生平时要多关注国家时事政治,提升学生的政治敏锐度。选择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背景材料还可以在解读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时政热点的能力,耳濡目染中学生增强了政治认同感,培养了其公民意识。
        四、梯度梯进原则
        每位同学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在对知识的接纳程度上难免会有所区分,为了使导学案更好地适用于全体学生,导学案提问的设计应注意梯度递进的原则。在设计导学案问题时应本着“让学困生感到能学会,让中等生感到能更好,优等生也能感到有所得”,逐步培养学生对政治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探索欲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导学案问题的设计应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由简至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设计问题时应给学生充足的材料用以丰富其现有的知识框架,再循序善诱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提升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理性精神。
        五、一例到底原则
        在前四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政治学科组正在积极探索将“一例到底”的原则融入到导学案问题的设计中去。顾名思义,一例到底即以一个案例为背景,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将本节课所有重要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就像搭积木攀阶梯似的,一级一级丰富自己的知识构架,最终摘取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这一案例的选择就成了本导学案的核心与关键。对于案例的选择,需要教师前期下一番功夫。首先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逻辑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整合。然后还要求教师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地搜集整理各方面的实时事件,并对所选材料的背景有深刻的认识与把握,能够准确剖析材料,找到材料与教材的切入点。最后,教师还需要运用通俗易懂且准确的语言设计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被问题所吸引,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当学生将每个问题逐一击破,再回顾整节课发现本节课的所有学习目标已轻松掌握。
        通过导学案“一例到底”的系列问题的设计,学生在充分剖析理解整个案例的过程中既完成了本节课所有的知识建构,又在此过程中培养起了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构建全面而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将其加以运用,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将课堂上培养的思维方式、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到生活中,学生将自觉的养成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导学案有效的应用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则通过对导学案提问的精心设计把握课堂的整体节奏,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总之,设计好导学案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达到政治课堂的最终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梦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政治立场正确、思想逻辑缜密、法治意识牢固、担当国家事务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葛余常.导学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用探索及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
[2]张宪菊.基于导学案的提问模式研究[J].中国教师,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