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3期   作者:高伟
[导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对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精心组织和设计科学实践成为教学重点。小学科学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合理安排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感受科学学习的魅力和乐趣。基于此,以下对如何在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高伟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中坝乡中坝学校  442100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对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精心组织和设计科学实践成为教学重点。小学科学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合理安排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感受科学学习的魅力和乐趣。基于此,以下对如何在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27-01

        引言
        科学素养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素养,这即是教师在展开课程教学时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在科学实践课堂开展过程中真正培养起学生对于各类知识的认知理解观念。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融入现代化课程教学理论。对学生的学习思维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抓住科学课程组织构建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构建新时代课堂组织方案,不断完善学生科学思维。
        一、丰富科学实践活动形式
        科学实践活动不同于课堂上的科学教学,要特别突出实践性这一特点,利用丰富多样和开放自由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激励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把课堂上所学知识与积累的经验应用到科学实践中,提升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素质。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整体的活动形式要力求多样化,避免单一化的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从而制约科学实践价值的发挥。因此,教师设计的科学实践活动形式要尽可能多样化,并且与学生实践探究的内容保持一致,增加活动的变化性。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以下统称“教材”)一年级上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科学制作的实践活动,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这项活动涉及测量纸带和尺子的比较,为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安排撰写科学论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实践研究,升华实践成果。
        二、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
        在新课程背景下,倡导在科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非常喜欢动手,但是却不是很愿意动脑。当需要动手实验的时候,学生的操作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却不能真正在实验中有所收获。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既要养成动手的习惯,也要养成动脑的习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开展探究活动,设计好实验的步骤,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提前预测。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运用自己的多个感官,对事物发生的微小变化进行及时的捕捉,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探究出事物的本质。比如,在学习“电磁铁”这一内容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电磁铁,知道电可以转化成磁,知道制作电磁铁所需的材料,知道电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向学生提问:“电磁铁是怎样构成的?电磁铁是怎样制作的?什么决定了电磁铁的词性强弱?”。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和预测。然后,各个小组要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结果。在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科学记录的习惯,将实验现象以及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想法都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做好点面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有效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这也是结合当代课程教学标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本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揭开创造发明和科技创作的神秘面纱,在教学时结合点面,对教学活动进行着重分析。理解现阶段课程组织一般方案,肩负起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发散想象力的有效目标,开展后续的科学教学。例如,在教学《叶子变黄了》这一课程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学生对家乡中的一些落叶树进行观察。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预测,推测一下树叶变黄的原因,对其中的原理进行分析。在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可对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看到过树叶变黄的现象?你们觉得树叶变黄与哪些因素有关?很多学生对这些问题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师需要帮学生将这些零碎的、模糊的信息进行整合、具象化,方便学生快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较完整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认知。接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出银杏叶,小组合作探究观察银杏叶变黄状况。有的学生负责观察,有的学生做记录。在了解到树叶变黄知识点的情况之下,用自己的科学思维去对树叶变黄的状况进行分析。按照统计方法,将收集来的落叶进行整理。随后通过观察,了解到这些落叶的变化状况。在这一点面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结束语
        小学生处于学习科学的基础和重要阶段,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还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科学的好奇心。另外,要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技能,就不能满足于教材知识的教授,还必须提高对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科学的意义,并学会用科技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范志刚.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新课程(小学),2018(11):240.
[2]李知鹿.浅论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43.
[3]唐惠麟.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新课程(小学),2016(0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