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3期   作者:周雯
[导读]

周雯   贵州省晴隆县莲城街道中心幼儿园  5614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59-01

        曾经,在我的印象中竹子是一种很普遍,却全身都是宝的植物。当我与班内孩子谈起竹子的话题时,他们告诉我:我家后院种着一大片的竹林,它们笔直笔直的,有大风吹过,就会发出“沙沙沙”的响声,真好听。我家会用竹笋来做菜,竹叶来包粽子,竹节来做“竹筒饭”。我看到电视上的小朋友在玩跳竹竿,跳竹竿真好玩,我也想玩。原来孩子对竹子及竹竿舞充满着美好的记忆。还记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园应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指南》中还指出幼儿园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跳舞者需要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孩们对竹竿舞的渴望坚定了我不仅要让“竹竿舞”跳进幼儿园,还要跳到每位小朋友心中的信念。
        第一步,让幼儿爱上竹竿舞。
        第一次看到长长的竹竿,幼儿的脸上充满了好奇,机灵的龙龙马上问我:“老师这个我知道,它是竹竿,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在玩呢。”我马上追问:“他们是怎样玩的?”诗诗说:“她们是在跳舞呢。”我回应说:“是的,她们在跳竹竿舞。”之后,我带领孩子们欣赏了竹竿舞。看着他们眼里满是欣喜的目光就知道,他们期待着玩竹竿。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章第二十九条中也提到,“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首先,跳竹竿舞对于小朋友来说就是一个有趣的活动,一种培养乐感和肢体灵活性的游戏,不是任务;其次,小朋友们在跳的时候,就会直接的感知到竹竿的特性,知道竹竿是硬的还是软的?是红色的还是绿色的?是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这比教师用图片和语言告诉他们,让他们感受更加深刻;然后,在幼儿手握竹竿敲击和随竿而舞中,又对竹竿和“竹竿舞”有了实际操作和亲身感知的体验,这让幼儿不仅会乐在其中还参与其内,也会让我们园的户外活动变得熠熠生辉。一想到孩子们会不会因为害怕被竹竿夹到或者学习动作太枯燥而放弃时,我就开始担心接下来的活动,但转念一想,节奏太快可以放慢或者稍作调整,动作练习枯燥可以增加情境性,由易到难的进行竹竿舞教学,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坚持这项运动。
        第二步,让幼儿爱玩竹竿舞。
        第一次活动学习基本动作。幼儿看到了“一”字形摆放的2根竹竿,许多孩子都围在竹竿四周讨论怎么玩。我马上带着幼儿开始了基本动作学习。在“一二点三四收五六跳进七八跳出”的语言讲解下,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基本动作。《指南》中指出: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教师用具体形象的动词讲解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幼儿一下就记住并学会了动作。孩子犹如一个个小精灵穿梭在竹竿中。第二次活动学习击杆。听到要邀请4个孩子来敲击竹竿,孩子们踊跃的举手报名。在老师“一二分开三四合拢五六分开敲两下七八合拢”的言语引领下,幼儿徒手的动作马上学会了。有2位小朋友挑起敲击竹竿的重任。开始敲击时遇到了许多困难,有时会因为一个人快一个人慢而节奏不一致使竹竿变得很沉重;有时会因为一个人合一个人分而夹到了手;有时会因为敲一次还是敲两次的问题争论不休。最终,这两个小朋友放弃了敲竹竿。


这时我和保育教师立即蹲了下来,合作着一边敲一边说:“分合分分合,分合分分合……”看到老师敲打得那么开心,许多孩子又想尝试了。当幼儿因为害怕不会而产生退缩时,教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就像及时雨,又能唤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章第二十五条第三点中提到: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引导的正面教育。只有我们给予了幼儿适时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之后,幼儿才会获得积极、正面的发展。
        第三步,让竹竿舞教学玩出花样来。
        首先,“创意”的根基——团队默契。当我提出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跳竹竿舞的要求后,孩子们一开始因为缺少默契夹脚和绊倒的现象屡屡发生,通过两人三足、炒黄豆等合作游戏,利用多次合作练习跳竹竿舞,同伴间的默契越来越好了。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我又让孩子们不断地交换角色玩,有时去跳竹竿舞,有时去击杆。在不断的交替中孩子们与同伴合作得更加融洽了。竹竿舞是一种讲究团队合作精神的舞蹈,必须要做到手、眼、耳的协调一致,我们要团队协作,要跳出花样。其次,“创意”的关键——队形的变化。队形一:直线舞。在“一字形”竹竿摆放中向前行进跳竹竿时,孩子们有时一个跟着一个搭着肩膀侧身往前跳,有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搭着肩膀侧身往前跳,玩得很高兴。队形二:圆圈舞。在“井字形”和“米字形”竹竿摆放中孩子们沿着竹竿边缘一个跟着一个有序的向前跳,当有的孩子没有跟上时他会善意地提醒:你到旁边和我一起跳吧,当有的孩子被夹脚时他会耐心地说:没事,慢慢来,我等着你。孩子们不仅在跳杆中学会了不同队形,对同伴、爱护关爱之情也在慢慢养成。队形三:×形舞。从两边出发时,孩子们跳得很和谐,到了“×”的交叉点时开始吵架了,男孩说:我比你跳得好,我先。女孩子说:男孩子应该让让女孩子的。最后经过协商男孩发挥了绅士风度让女孩子先走,男孩在交叉点的地方暂停一个4拍。竹竿舞教学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平台,也是幼儿优秀品质养成的舞台。第三,“创意”的灵魂——多元的音乐。音乐能激发幼儿美好的情感体验,竹竿舞有了音乐才有灵魂。在熟练竹竿舞后我问孩子们:你们最喜欢的音乐有哪些,孩子们纷纷说:白龙马、小星星、打电话……。孩子们选的音乐有的是耳熟能详的歌曲,有的是班级里学的,有的是在电视上学的。音乐的选择一般要求音乐鲜明,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能够活跃幼儿的想象思维。根据音乐的不同性质,我和孩子们一起选择了民族风、经典风、儿童风等不同类型的音乐。《我在贵州等你》这首民族风的音乐引起了孩子的浓厚兴趣,佳佳说;老师,这首歌能跳竹竿舞吗?当听到我说可以的时候,孩子们开心地跳了起来。他们立刻研究起击杆的节奏来了,确定用“×××××”的节奏后,幼儿开始设计动作和队形了,有的说用“直线舞”,有的说用“圆圈舞”,有的说用“×形舞”,有的说这些队形一起用,孩子们在竹竿舞教学中研究着、实践着、成长着,不仅爱上了竹竿舞也爱上了自己的家乡贵州。
        看着我园的幼儿从没有接触过“竹竿舞”,到跳得有声有色,这一路有辛苦也充满了各种欢乐。孩子们真正想要的只是一个有趣的、属于自己的,能让自己身心自然发展的户外活动而已,竹竿舞契合了他们的所需,在活动中他们学得是那么的认真、专注,就如蒙台梭利所说的那样“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我们没有强迫,只有引导和鼓励,孩子们有过退缩,但最后都通过自己内在的力量,一路奋勇向前。“竹竿舞”在我园从生根发芽到落地开花完成了一个蜕变过程,期待“竹竿舞”的魅力,被更多的幼儿和教师所认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