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3期   作者:周永华
[导读]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出发,不断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感知和体验的方式来挖掘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能,致力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其中,就离不开体态律动的作用,通过动作能够使学生增强节奏感,感受音乐的韵律,体验音乐的氛围,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一个欢快的音乐课堂。

周永华   湖北浠水县实验小学  438200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出发,不断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感知和体验的方式来挖掘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能,致力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其中,就离不开体态律动的作用,通过动作能够使学生增强节奏感,感受音乐的韵律,体验音乐的氛围,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一个欢快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47-01

        引言
        体态律动,实际上就是身体跟随音乐做出动作。小学生通常不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不能真正理解音乐艺术。教师利用体态律动,可以通过动作将音乐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地呈现出来,同时也能使课堂更具有活力,也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完全发挥体态律动的优势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一、借助体态律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力度和速度
        不同的乐曲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一些相对欢乐的乐曲节奏往往较快,一些豪迈、抒情类的歌曲则通常以中速来表现,而一些感情相对忧伤以及庄严的乐曲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慢速来表现。事实上,要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在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教师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律动,这是学生进行音乐欣赏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小学阶段的学生多数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很难长时间在课堂上安静地学习,但是,调研发现,多数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很高,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音乐教学中,教师非常喜欢与学生互动,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普遍热情高涨,并且高度配合,课堂上,教师要想始终维持教学的活跃气氛,这使学生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就可以尝试将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二、运用体态律动丰富小学音乐教学形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丰富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手段的丰富性是建立在有效性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单纯流于表面形式,反而会对之前的教学活动带来负面影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往往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提升了,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升。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被广泛采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学习也都是迫于外界压力的,因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调动。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通过应用体态律动教学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摒弃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让单一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三、将音乐和表演有机结合起来,表达音乐的动人情趣
        对小学生而言,相较于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更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是触手可及的、眼睛可视的外在一些表现形式。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因为人物的情绪、感觉都通过具体的图像表现出来了。因此,我们在进行律动音乐教学时,要将音乐和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音乐之所以迷人并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就是因为它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轻松、自由、愉悦的心理体验。所以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不仅仅应该让学生融入到音乐和环境和氛围之中,更应该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思想和音乐想要传达的内在精神。表演的形式能够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一种输出式的过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来表达音乐,给音乐律动的学习提供广阔、无限的空间,进一步激发出他们内在的对音乐的理解。表演的过程是学生按照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的“二次创作”,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展现音乐中的故事情节和情景,使之变得更加耐人寻味、动人有趣。
        四、设计律动动作,美化律动形态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欣赏课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赏析美妙的音乐,感受音乐这种艺术的美好与魅力,还能通过赏析音乐获取相关的音乐知识基础,培养歌唱或乐器的相关爱好,提升他们的审美标准。但是通常教师习惯在该环节采取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尽情地欣赏,却忽视了引导与讲解,而小学生又不可能乖乖地坐在座位上聆听一节课的音乐,这就导致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体态律动在该教学过程中同样有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舞蹈创编”形式的活动,指导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跟随音乐进行舞动,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还能有效丰富和拓展欣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欢乐谷”部分教学时,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动画音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音乐节奏、音色和旋律的感受。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借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感受音高。首先,教师应当根据柯尔文手势,使学生理解不同手势代表的含义之后,再根据简谱随音乐做出不同的手势。而为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则可以利用各类肢体动作,例如,在休止符跺脚、弱拍在腰间拍手、强拍在头顶拍手等等,有意识地规范学生体态律动的动作,帮助其更好地体会音乐的律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利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操性和针对性,构建现代音乐教学体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茜.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0(16):85.
[2]迟建萍.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9(03):76.
[3]张丽丽.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18(0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