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3期   作者:章华桂
[导读] 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教学模式更为普遍。教师应积极运用数量与图形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主要在简述了当前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及数字与图形相结合的优势,重点探讨了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章华桂   四川省泸县太伏镇新路中心小学校  四川  泸州  646121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教学模式更为普遍。教师应积极运用数量与图形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主要在简述了当前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及数字与图形相结合的优势,重点探讨了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99-01

        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没有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数形结合具有明显的优势,能使学生善于从数形中简化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教材中较为抽象的内容,降低数学难度,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以形助教”,将抽象化为直观
        以形助教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直观性的图形,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图形问题,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
        1.引入基本图形。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逐渐增长,抽象思维相对薄弱,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在教学实验中,将其转化为图形或视觉符号,帮助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体积”这一知识时,学生对于体积的概念较为模糊,教师可以结合寓言故事“乌鸦喝水”,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较为熟悉的地方入手,以此来认识到体积的概念。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积基础前提下,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物体,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品体积的大小,让学生对于体积的概念更加了解,能够将“体积单位”与实物大小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借助线段,使数学问题更加直观。在小学的学术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表现得很弱,但对直观的图形问题更感兴趣。实践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往往会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复杂的定量关系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际问题的讲解中引入线段,简化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解决模式,准确识别问题的方向,解决问题。例如,在全长200米的道路上划线,每隔10米画一条线,共需要画多少道线?相对于此类应用题,教师可以以线段的方式画出一段道路线条之间的间隔,帮助学生掌握线条之间的距离。以此方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更为具体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解题思路,并推断出结论。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降低应用题难度,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生活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以数结形”准确把握图形结构关系
        “以数结形”是指利用数字之间的关系来解决抽象图形问题,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图形的结构,使他们能够快速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1.在图形中渗透模型思想。数学模型是教师常用的辅助教具,教师要善于借助“数”的特点,将图形问题拆分为容易理解的知识点。例如学生在学习“升与毫升”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在课堂上取出量杯和纸杯,向量杯中加水,并多次灌满,测量纸杯的容量。然后将纸杯中的水倒入量杯中,检查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通过数学模型帮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维。
        2.善于运用数学公式、定理,准确把握图形结构关系。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相对简单。其中,图形的结构关系是比较基本的,学生对图像的理解能力是建立在直观演示的基础上,更多地结合了自己的生活常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例如教师在讲解“梯形面积”时,可以利用图形切割的原理,将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让学生通过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来得梯形的面积,并引导学生推断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时,将平行四边形切割成梯形和三角形。培养学生由简单的知识向更为复杂的图形之间过渡,并通过自己解决新的图形问题,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数形互助”,准确把握数形关系
        数字和图形总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教师要善于把握数字与图形的转换关系,达到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教学效果。结合书籍中的知识内容,准确把握数字与图形的内在关系,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更易于理解。
        1.挖掘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构造数学图像。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掌握不好,给教师讲解带来困难。因为学生潜意识中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不善于用数学思维去解决,所以不能把握数量关系。以此题为例,在校园中修建了一座长方形花圃,已知长为10米,在进行改造时,长度增加了两米,面积增加了10平方米,问学生原来的花圃面积为多少平方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花圃的长度和图形在黑板上表现出来,根据题目,图形中可以明显观察到,解决此数学问题主要是求花圃的宽度。教师可以把花圃分为新建和原来两个不同的部分,引导学生先求出新建花圃的宽度为10÷2=5(米),由黑板上的图形可以观察到,花圃的宽度没有变化,所以可以得出原来花圃的面积为10×5=50(平方米)。教师将抽象的问题与图像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知识,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从数形结合出发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给学生开拓新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2.借助数对方法,初步渗透函数思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的函数思维和建模思维。教师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向学生讲解,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函数思维。如教师在“确定位置”相关教学时,教师可以画出方格,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知识点出发,结合生活中最常见的地图或者地标,让学生也可以通过横向、纵向标记不同的位置关系,增强学生对于数对、函数的认识,并实现数形的相互结合,使学生更加清楚生活中的数学,在数形的结合中,逐步培养学生对于函数的认识。
        四、结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应逐步提高教学观念,善于创新教学方法。在数形结合中,通过数形关系将抽象数学问题具体化,培养学生的数形思维。利用公式和定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数形结合思想和函数思想的渗透,建立一个高效的课堂,使学习数学成为一种趣味性和实用性,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思路。
参考文献
[1]裘德明.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2018,(12):83.
[2]杨世祥.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时代教育,2015,(18):244.
[3]郎宇红.基于数形结合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J].学周刊.2016,(19):12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