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3期   作者:黄忠义
[导读] 学生人成长环境日趋优越,很多孩子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愿意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甚至有部分学生由于缺乏锻炼而出现肥胖等病症,对其未来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一些学生从小受到家中长辈和父母的宠爱,缺乏体育锻炼,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不足。体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能通过课堂教学锻炼学生体能和心理,促使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科的重要性和价值,没有做到实践与理论的协调统一。在

黄忠义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学校  674199
【摘要】学生人成长环境日趋优越,很多孩子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愿意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甚至有部分学生由于缺乏锻炼而出现肥胖等病症,对其未来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一些学生从小受到家中长辈和父母的宠爱,缺乏体育锻炼,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不足。体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能通过课堂教学锻炼学生体能和心理,促使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科的重要性和价值,没有做到实践与理论的协调统一。在新时代下,教师要基于学生需求,积极开展教学创新,通过改革优化课堂结构,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体现学科育人特点,发挥体育运动价值。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87-01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围绕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展开了研究,以此来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优势,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科学实施丰富化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我国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活动应以“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四点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向。同时,“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现代教育战略、科学教育体系进一步对包含体育课程在内的小学教育提出了“健康生活”“实践创新”“责任担当”等综合性人才培养要求。由此,在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活动前,小学体育教师应先设置出综合化、发展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并将这一体系灵活融入丰富的教学活动当中。
        例如,“增进身体健康”这一角度而言,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学生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反应能力、动作速度等多种身体能力的培养,进而针对不同的身体能力培养目标,合理配置沙坑跳远、球类运动、萝卜蹲游戏、短程接力跑等活动内容,同时,体育教师还需对运动与游戏的强度、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以免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一角度而言,体育教师可设计出对抗竞争、情绪调节等多种功能的课堂活动,如拔河游戏、闯关游戏、太极拳练习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积极的拼搏精神、竞争意识、自控意识等;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一角度,体育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性的游戏活动,如二人三足、袋鼠跳接力等,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形成良好的协作观念与社交能力;从“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这一角度,体育教师还应将科学的体育知识、健康理论、生活规范等内容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全面实现学生知识眼界、生活素养的丰富发展。



        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秉持持续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态度,积极采集和实践有利的教育资源,将音乐、德育、传统文化等元素与运动游戏、体育知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出更新颖、更多样的体育教育支持。这样一来,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势必会在变革实践中得到持续提升,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现代体育教学往往具备灵活性和多样化的特点,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作为体育学习的主体,比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体育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小组间竞赛游戏,提高小组内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是小组内部极为重要的一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小组内的合作。且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尽快进步,在课堂上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做自己的小帮手,小帮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小组内部设置的组长,其能够代替教师去指导小组内部成员,让体育课堂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找到了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热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通过场地器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场地器材是体育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完成体育活动的基本载体。平时的体育课都是在田径场上进行,学生看多了也就会产生一种乏味感,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场地器材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利用场地器材创设情景,让学生融入场景中进行练习。
        如在“蹲距式跳远”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将上课的场地比喻成大森林,学生就如同身处绿茵盎然的大森林中,感觉不到课堂上的压力,可以全身心放松地进行学习,并且会有一种探索、求知的欲望,将用垫子铺成的障碍比喻成小河,在进行“远跳”的练习时,想象着自己脚下是一条小河,心里想着不能掉进小河,从而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也就能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从而更好地掌握蹲距式跳远中的腾空步动作,使自己跳的更远,将垒球比喻成小怕兔的粮食,通过贯穿的主线“帮助小白兔运粮食”,在进行运粮食的练习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完成本节课创设的情境,也能够起到教育学生、珍惜粮食、保护粮食的思想品德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小学的体育教学还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与方法单一、枯燥等问题。我们体育教师要在新形式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中,优化教学方法,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们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确保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冠标.新形势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求知导刊,2020(07):89-90.
[2]赵正军.新形式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9):2-3.
[3]王家群.新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8(10):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