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发动全身,直奔课文教学重点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林小玲
[导读]

林小玲   霞浦柏洋中心小学  355105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12-01

        《有的课,老师设置的问题很多,非常琐碎,面面俱到,那么这课就给人感觉是繁杂的,是不便于学生理解感悟​记忆的,感觉整堂课老师在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有的课呢,流程清晰,环环相扣,学生容易接受,每上完一节课,大家就觉得收获满满,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没有把握好教学重点,导致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此外,是老师还拘泥于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一问一答,没有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感觉老师引导得较多,但在引导学生如何读懂课文,如何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方面是欠缺了。
        我这里有两个教学案例,看看这两位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是否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否找到了教学切入点?例如有一位老师在上《猫》这篇课文时,老师在教学完生字词后,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舍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用原文的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来说明,那老师通过提问了几个学生后,他们答案虽不一,但还是能够用上几个词语说明猫的特点,如“尽职”“淘气”等等,大概意思总算没错吧,最后一个同学从文中找出了两个句子:第一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二句呢“满月的小猫...就学会了淘气”。然后老师就表扬了这几位同学,你们都有一双慧眼。


顺势而导,接下来要求学生分段,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呢?哪些段落是写满月的小猫淘气的呢?老师就以这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段,然后围绕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展开教学,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里?接着课件出示填空题: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让学生找出句子,然后品词析句,要是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那么老舍先生对猫是一种什么感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只有意会了才可言传呀。这一片断教学,教师仅用了一个问题却统领了所有的小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自然而然地清晰明了了。学生们不仅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且也悟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又如课文《那个星期天》,老师问同学们若叫你们写高兴的事,如果不出现“开心”,“高兴”的字眼你们会怎么写?学生纷纷说出了很多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高兴的心情;采用修辞的手法来写高兴;通过景物的描写体现高兴的心情。接着老师出示课件抛出了一个问题:那么本文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心情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并在旁写下批注,这里老师留给了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默读思考,而后要求许多学生找出句子说说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作者那种焦急而兴奋,孤独,惆怅,落寞的心情。并通过让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感悟体验那种心情,并把那种情感通过读敞开心扉尽情地释放。同时也渗透老师对《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写作方法的指导。以上两个教学案例就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力说明,它颉取了“课文特征”的主要内容来教学,整个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气氛浓郁。
        能否抓住课文教学的切入点至关重要,撷取“课文特征”内容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它能使课堂教学层层推进,步步展开,使教学目标更为清晰明确,既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又能突破教学的难点,容易引导学生真正地感悟文章,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甚至文章的表达方式也能让学生水到渠成地掌握,也很好地做到语文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牵一发动全身,直奔课文教学重点,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