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探究——以《胖乎乎的小手》为例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3期   作者:张萍
[导读]

张萍   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125-01

        2020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劳动教育要取得最优化的效果,需要得到所有学科的支撑,语文学科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富含劳动教育因子,“劳动教育线”贯穿始终,关联了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阅读等所有教学板块,覆盖一至六年级,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胖乎乎的小手》中的兰兰能画画,能写字,能给爸爸拿拖鞋,能给妈妈洗手绢,能给姥姥挠痒痒,还能做别的许许多多的尊敬长辈、体贴父母的事情。全家人喜欢兰兰那双胖乎乎的小手。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美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这是一篇很好渗透劳动教育的课例。小学生正是培养劳动意识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低段语文老师,要利用好课内教学对学生渗透劳动教育。
        环节一:猜谜导入,链接生活,初识劳动的意义。
        上课伊始,老师可以“人人都有两棵树,一棵左来一棵右。不长叶子不开花,天天干活不说话。”这个谜语导入,然后提问:大家都有胖乎乎的小手,谁用自己的小手帮助家长做过哪些事?学生通过交流,明白自己的小手能帮家长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链接生活,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形成“劳动”的意识。
        【渗透教学目标】本环节教学活动﹐主要以学生的亲身感受唤醒学生对于劳动能给家人带来幸福感﹐从而形成积极的劳动意识。
        环节二:体验劳动之美。
        1.从劳动的事件中体验。



        课文读熟后,可以分两步说说短文的大意,并随机进行说话训练。首先请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再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小手。使得学生在对课文叙述的事件中明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
        2.从劳动的心情中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角色朗读,特别是抓住句子中的语气词“呀、哪、啊”和“!”读好角色的话,体会爸爸、妈妈、奶奶说话时对兰兰热爱劳动的赞美。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劳动时的美好心情,感受劳动带来的幸福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增强对劳动价值的追求。
        【渗透教学目标】本环节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对劳动场景、劳动心情的体验与感受,使学生从情感到意识、再到行动上逐步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让学生感受劳动带来的幸福感,增强对劳动价值的追求。
        环节三:升华主题,回归生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兰兰长大以后,会帮助家人做哪些事情呢?等学生讨论交流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回家后,会主动帮家人作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趁机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边做边观察家人的表情、言语和动作,回到班级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实践,加深对劳动的认识,亲身体验劳动带来的幸福感;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引导学生开展实际行动,在有益的劳动中获得人生的幸福。
        【渗透教学目标】本环节教学活动让学生树立通过自己的劳动给家人带来幸福感的劳动观,并通过结合实际明确自己现在应该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使学生能够把关爱家人付诸实际行动,从而升华课文主题思想,使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不是劳动技能的教导,也不是劳动活动的实践,而是在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中去体悟劳动,欣赏劳动成果或劳动过程的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体会劳动情感,理解劳动精神。我们在教学含有劳动教育元素的语文教材时,需要注意把握重点,用语文的方式集中资源和精力对小学生进行劳动的启蒙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