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探究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3期   作者:李英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在与教学改革理念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渗透劳动教育,逐渐能够将劳动所创造的历史文化以及劳动精神进行有效的传承,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小学生劳动教育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促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形成有效劳动实践中,发现劳动的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在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当能够形成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不断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同时,也能够将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

李英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龙口镇和里中学  湖北  荆州  433222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在与教学改革理念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渗透劳动教育,逐渐能够将劳动所创造的历史文化以及劳动精神进行有效的传承,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小学生劳动教育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促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形成有效劳动实践中,发现劳动的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在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当能够形成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不断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同时,也能够将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劳动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118-01

        前言:小学语文教学在不断将学生作为发展的中心,进行社会教育目标联系的过程中,应当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不断运用劳动创造成功体验。教师在小学启蒙教育阶段应当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逐渐能够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小学语文知识内涵丰富,层次分明,在进行综合性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能够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从而能够肩负起时代责任,形成劳动创造美好明天的重要思想,实现劳动教育的积极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在不断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应当能够挖掘教材内的劳动教育元素,并能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重要的创新思维。在将劳动教育依附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走出劳动教育观念的误区,解决学生劳动教育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劳动教育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劳动教育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效引导和评价,在不断培养学生掌握有效劳动技能的同时,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不断将自身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将语文课堂变成劳动教育的重要课堂。
        (一)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语文教学在不断进行教育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应当能够体现出重要的劳动教育价值,从而在调整教育策略,形成教育方法的同时,也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思想,逐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积极的劳动,拥有重要的劳动满足感。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转变学生的劳动观念,形成积极探索的重要劳动意识,并能够在丰富劳动教育途径的同时,获得重要的劳动教育效果,形成积极拼搏重要精神面貌,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接班人。
        (二)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意识到劳动能够创造另一个世界,在不断将学生作为社会个体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发展中形成重要的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能力,实现劳动教育的积极环境创建,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必要的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也能更好的让学生从劳动中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形成有效的劳动内涵,提升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需要能够与家长形成重要的联系,不断让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珍惜劳动锻炼机会,形成爱劳动的重要思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是以核心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逐渐能够形成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能力以及素质,在不断进行语文学科多元化构建的过程中,能够寻找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形成终身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实践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的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形成与社会发展的有效接触,并能够改善学生学习不良态度的同时,形成和谐的劳动教育环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能够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劳动创造能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提供基础准备。
        (一)挖掘教材内的劳动元素,形成劳动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内有许多关于劳动的教育内容,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当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形成创新教学实践,逐渐能够将自己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在教师劳动思想的引领下,学生形成劳动意识,不断参与社会建设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形成劳动的自觉性。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能够将人物吃苦耐劳精神进行放大,在不断进行教育情境构建的过程中,形成重要劳动成果展示,逐步让学生形成劳动实践。
        (二)在阅读写作中,形成劳动教育内涵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在不断深化学生知识结构进行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也能够将歌颂劳动精神的作品以及劳动人民的精神进行积极呈现,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光荣思想,在进行阅读以及写作的过程中,形成重要的生活化学习场景,展现劳动创造的精髓。例如在学习端午粽时,教师能够让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通过节日气氛的渲染形成传统文化的重要学习意识,并能够在进行思维延伸的过程中,感受重要的劳动工艺过程,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形成重要的劳动教育内涵。
        (三)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形成劳动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在将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应当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积极交流与互动中,形成合作劳动意识,在不断形成语文教育特色的同时,能够让学生通过劳动形成有效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写作积攒素材,在不断形成团结友爱以及互帮互助活动内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例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时,教师能够将课堂主题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当春季到来的时候,让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进行春天的记录,逐渐绘画出重要的春天的样子,并能够在环保劳动中,获得重要的劳动体会。
        三、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在与劳动教育结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依据教学创新理念,找到劳动教育的结合点,从而在综合性教学实践中形成重要的劳动教育意识。灵活调整课堂教育目标,不断让学生能够形成重要的劳动体验,促进劳动教育价值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章程辉,肖娟.“三全育人”视域下“劳动+”教育的模式与路径探析[J].高校共青团研究,2020(Z1):208-212.
[2]朱红丽.新时代劳动实践教育的价值思考[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11):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