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1期   作者:林剑辉
[导读] 小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期间需要将德育与学科教学充分结合起来,进而使得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得到塑造。现阶段,尽管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设有品德与社会学科,但在德育引导的过程中依然缺乏系统性的引导,并且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理念的频率还处于低下状态,因此本文将对小学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林剑辉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  浙江  温州  325024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期间需要将德育与学科教学充分结合起来,进而使得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得到塑造。现阶段,尽管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设有品德与社会学科,但在德育引导的过程中依然缺乏系统性的引导,并且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理念的频率还处于低下状态,因此本文将对小学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学科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53-02

        1 引言
        6—12岁的小学生是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其间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极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促使其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因此为了更好地将德育落实于整个小学阶段,就需要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提升自身综合品质,为健全人格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以下将对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2 小学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为了更好地促使小学生能够在校园生活期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需要协同各学科进行综合渗透教学,由此更好地实现全过程德育。对于6-12岁的儿童而言,其对周边事物存在着极大的模仿心理,因此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能够促使其对社会道德进行认知和判断,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在学科中渗透德育理念也将促使小学生对多元化的社会观念进行感知,进而更好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质。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创新德育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能力提升,能够更好地优化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而小学生的德育培育质量也将对社会的平稳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 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初探
        小学德育教学与学科教学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两者之间通过相互补充实现德育水平的提升,进而使得学生在完善自身知识架构的基础上健全自身人格,为促进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3.1 高水平德育教育促进学科教学
        小学德育教学需要依托学科教材展开,而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也将反作用于学科教学,例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有《节约用水》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浪费水以及节约用水的方法进行发言,促使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深化对节约水资源的认知理解。而在语文教材《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教学时,其中在讲解“当时沙洲坝缺水大家都吃浑浊的水”的片段时,教师需要引导教师充分意识到水资源的宝贵之处,以此更好地强化学生对水资源的节约意识。将德育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能够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正确道德品质形成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3.2 学科教学强化德育效果
        数学与文学之间是具有直接关系的,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可以通过历史典故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道德荣辱感,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关于数学家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融入到数学课堂中,由此达到德育理念渗透的目标。透过数学科普知识背后的历史故事,使道德教育理念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素质的提升。比如在对“圆的面积”进行课程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借助圆周率出现的历史背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这样,才能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小学数学教育中。同时还需要将数学刘徽的故事引入到数学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充分认知到不同时期数学家对探索数学原理的热情与艰辛历程,进而培养其不断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奠定良好基础。数学家的历史成就是激励学生不断积极进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更加需要将数学历史融入其中,数学教师需要基于其中的德育内涵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使其能够更好地感知其中的历史内涵,为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奠定良好基础。
        3.3 学科教学与德育相融优化整体效果
        在德育教学中可以渗透学科教育,同样在学科教学中,也可以加强对德育教育的灌输和培养。例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制作PPT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以“我爱你,中国”为主题的PPT,以此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小学生相关的爱国图片素材,并让学生进行文案的编辑以及网上资料的查找,最终制作成为一个风格统一的PPT,以此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信息学科知识教育统一起来,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生对中国的认识,激发其爱国主义精神。其次,还可以让小学生进行爱国歌曲的录制,以此制成一个音频,以此实现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创新,同时也能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再者,教师还可以在国庆节期间的课堂中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电脑PPT制作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由此将德育渗透在活动中,实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教学效果。
        3.4 德育包含各学科教育
        为了使语文知识传递更加生动活泼,语文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理教师解与传承。比如,老师可以组织一次课外阅读主题朗诵比赛,让同学们挑选一些课后作品中所喜爱的片段,这些片段要具有德育意义,期间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师生面前高声朗读、朗读,让他们在朗诵活动中初步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不仅如此,教师要将语文学习从课堂延展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在端午节、重阳节来临之际可以举行传统文化主题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访有文化背景的古迹和胜景,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影响和熏陶学生的精神和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将德育包含到学科教育中能够促使小学生实现全过程的渗透教育,进而为优化其综合素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4 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通过相互融合产生更加强大的教育效果。尤其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将德育理念融入到学科教育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在促使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为健全人格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志忠.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探究[J].读天下(综合),2020(7):128-129.
[2]李亚青.小学德育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7):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