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德育视角的研学旅行实践初探——以“博学江南”研学旅行为例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3期   作者:李黎 张菡
[导读] 体验式德育,在传统的知性道德灌输之外,要求开辟新鲜的德育体验方式,在体验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的创新形式,是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如何推进研学旅行与体验式德育的融合、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体验式德育路径,学校如何设计研学旅行的路线、设置多学科融合的研学旅行具体活动,成为近几年来研学基地和中小学校探究的热门课题。我校也通过

李黎  张菡    四川省德阳中学校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体验式德育,在传统的知性道德灌输之外,要求开辟新鲜的德育体验方式,在体验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的创新形式,是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如何推进研学旅行与体验式德育的融合、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体验式德育路径,学校如何设计研学旅行的路线、设置多学科融合的研学旅行具体活动,成为近几年来研学基地和中小学校探究的热门课题。我校也通过“博学江南”的研学活动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研学旅行  体验式德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178-03

        一、“博学江南”研学活动的背景
        德育 ,是教育者基于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活动过程,同时也是把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理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
        陶行知先生在近代教育史上,比较鲜明的提出生活体验思想,提倡“教学做合一”的原则,“生活即是教育”的理念。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提倡在生活体验中,发展学生的道德能力。他认为,道德是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意识,道德到底是要通过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出来,生活是德育的大舞台,因此德育教与学都应该发生在生活过程中。于是,教育者应在生活教育中去实践德育,创设学习生活情境从而探究体验式德育的路径。
        李军认为,研学旅行有广义和狭隘义之分。 广义的研学旅行在旅行界采用得比较多。而狭义的研学旅行采用了教育部的相关定义。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指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研学旅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各地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博学江南”研学活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推动我校研学旅行活动的健康开展,探索出一种体验式德育模式的大胆尝试。
        二、“博学江南”研学活动概况
        “博学江南”全称“博学江南名校名企励志成长营”,是我校策划组织、本地旅行社负责联系的一次研学活动。时间选在2019年的暑假期间,时长6天,研学的城市选取了上海和杭州。主要路线是三大名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两大名企——上海大众和阿里巴巴。主要景点——迪士尼、外滩和西湖。参加人员以我校初一、初二创新班、基地班学生为主,吸纳了少量其他班学生。
        本次研学活动坚持安全性原则,策划时就做了充分的安全应急预案,并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理办法,精心的过程管理使得本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研学模式路径对应的具体研学活动设计如图表所示。
        三、“旌阳研学模式”的构建
        在德阳中学校“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理念启发下,本次研学活动,形成了独有的“旌阳研学模式”。我们将“旌阳研学模式”的具体路径设计为“印象感知——情感体验——文化浸润——科技探索——理想生成——成果分享”。在每一个具体路径下,我们设置了丰富的多学科活动,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地理学科,最突出的是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政史地三学科融合的活动。
        在这些活动设计中,我们贯彻了以下一些原则:
        1.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生活中的实践教育活动,是校外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在研学旅行中设计的这些活动,融入了政治的、道德的、法制的、思想的教育理念,充分整合和利用了研学基地的文化资源,为学生的思想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2.探究性原则。研学旅行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或者是对某个人文景观的感悟,又或者是对某项具体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更为重要的,研学旅行应该带着目的、有计划地在旅行中边学边研。那么,把准备工作做充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出发前,必须对要去的地方有所了解,做到有的放矢。做攻略,不仅仅能促进学生对研学目的地的历史、经济、文化、地形、发展特色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是对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的一种综合性考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项任务,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综合性原则。在设计这些任务时,除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外,我们还希望可以磨炼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知识的能力、学习新知和利用互联网新工具的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意志力等。当然,这些活动,大多以小组形式组织,因此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提到提高。
        4.开放性原则。在这些任务中,每一项任务我们都只规定大致的主题,要求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可以自由发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这些研学活动中,涵盖了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德育、生物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新知、掌握新技术等方面的能力。



        四、研学活动设计案例
        我们设计好学生每一天的具体研学活动,在开营仪式上就布置好任务。整个研学活动实践中,我们比较重视人文类的活动。通过西湖文化通关活动、西子湖畔微视频大赛、原创诗歌的创作、“上海的前世今生”手抄报评比、研学文集图片整理及出版等具体活动,在研学活动中和研学结束后对学生受到文化浸润的成效进行检验。而研学任务的布置也是非常灵活机动可生成的。下面是我们编写的营员手册中语文篇和综合篇的具体设置。
        西湖篇——寻梦西湖
        语文篇的研学任务由四个部分组成:印象西湖-行走西湖-梦回西湖-诗意西湖。每一个部分有具体的活动要求营员以小组为单位具体完成。
        引言:
        西湖印象,总会想起孤山断桥,水面初平,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读诗读文,会沉醉在西湖六月,接天连叶映日荷花的碧绿和嫣红,也曾梦见那一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残雪。他们那些流转的古典诗文将西湖变为我们的梦,念念不忘,只有到达。
        一、印象西湖
        请同学们查找关于西湖的古诗文,观看关于西湖的纪录片。寻找一位西子湖畔的文人,了解他与西湖的前世今生,可形成文字写在研学手册空白页,在旅途中期待你的分享。
        二、行走西湖
        阅读有关于西湖的文化随笔:
        重点推荐:余秋雨 《西湖梦》(选自《文化苦旅》)
        三、梦回西湖
        因一个人,一句诗,不远千里,来到了这里。同学们是否已经追寻到那个曾立于西湖畔的文人身影呢?请参照《西湖梦》写一篇关于行走西湖的文化随笔。
        四、诗意西湖
        西湖的山和水,总有才子隐士,文人骚客的影子,一水,一山,一桥,一楼,散落在梦里的,除了西湖,还有你的诗意。
        请以西湖山水为主题,写一首三行诗,并为你的三行诗配上相对应的摄影作品。
        上海篇——沧海桑田:上海的前世今生
        引言: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而不同的书有不同的精彩,每一座城市也自有它的魅力。
        上海,这个从小渔村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沿海城市,其颇具传奇经历的人文历史和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显得光辉四射,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引得人们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一再对其回忆和感怀,因此,也有了“上海情结”这样一种说法。
        上海的风格到底是什么?上海的魅力如何得以彰显?上海的未来是什么模样?和自己所熟悉的城市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第一篇——初相识,〖开埠通商〗风从海上来   
        第二篇——深接触:徜徉外滩,触摸历史   
        第三篇——找不同:他乡与故乡。
        看过了繁华的大上海,思考它与我们蒸蒸日上的德阳之间存在什么差别呢?请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一下成因。
        第四篇——长相忆
        朋友,你熟悉这些地标,便为你留下心动一瞬:外滩的景观灯亮起来的那一刻;南京路下雨天的场景;新天地的露天咖啡座;朱家角里的放生桥……
        你沉醉这次散步,便为你标出诗意的街:武康路上重温电影场景;东平路看阳光跳舞;昌平路上踩着薄薄积雪……
        你不知这些故事,便为你道来私家回忆:张爱玲的弟弟从弄堂深处走来;陈村的书房里一窥作家的生活常态;平安电影院里老克拉年轻的爱情……有你熟知的上海地标,也有不为人知的上海秘境。
        五、“博学江南”研学活动设计的得失
        通过组织这样大规模的研学活动,我们取得了相应的组织管理经验,为我校和全区范围内的学校组织大型研学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可供参考的模式。同时,我们也从研学活动中发现了一些目前本地学校教学和研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内地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参差不齐,内地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人文素养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需要教育部门和家长转变育人观念。
        二是由于社会、家庭对学校安全管理的最大期望,学校在组织这种大型的研学活动时束手束脚,不利于完全发挥教育功能。最好能建立相应的制度或法律规范,明确每个主体的责权。
        三是在设计研学任务时,由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融合任务,引发了教者对于学科分科教学的一些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也能融合各学科的知识,更科学地设置学科分科,进而开发出符合学生认知的综合学科,将成为我们不断深入研究的方向。
        四是对研学参与者的评价体系尚未成型。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开放式的课程,对参与者的评价应由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有机结合。作为学校层面,需要灵活运用相对评价和描述性评价。
参考文献
[1]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105)。
[2] 李军.近五年来国内研学旅行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6):13-19。
[3]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360百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