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3期   作者:李亚红
[导读]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而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对学生的语言技能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还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行为的建设。相应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所具备的有效德育价值,并对自己的学科教学设置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语文教学德育效果的发挥。

李亚红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温水镇温河小学  721200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而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对学生的语言技能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还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行为的建设。相应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所具备的有效德育价值,并对自己的学科教学设置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语文教学德育效果的发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融入德育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194-01

        引言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目标不只局限于传授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还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素养的重任。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实现健康成长。语文教育与德育存在一定的契合,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巧妙渗透德育,既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能扩大德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覆盖面。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而言,能够起到关键性作用。
        一、结合教材分析,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师要对此进行深度挖掘,善于从中提炼出德育元素,从而在教学中予以潜移默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素养与正确价值观念。例如,在进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课下就可以针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明确其重要的德育价值构成是什么。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本文所涉及的重要德育内容是爱国精神,相应的,为了实现德育的有效进行,教师就需要在备课环节分析周恩来先生的爱国精神与事迹,并尝试着在教学中将其展现出来。又比如,在进行《猎人海力布》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确立其所展现出的奉献精神与大无畏精神,来引导学生对海力布的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其牺牲所获得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与大无畏精神。
        二、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德育质量
        为了提高德育和语文教学的融合效果,满足学生的创新发展,教师需要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利用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品德塑造,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工具,把学生带入到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中,为学生多角度展现所学内容,并让学生从中获得思想上的启发与道德素质方面的熏陶。例如,在教学课文《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对本文所表达的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促进爱国教育的顺利实施,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现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然后搭配上音乐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学会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课下自主学习,教授给学生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运用多样化的学习工具,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思想品德素质的升华。
        三、分析道德行为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为了在教学中实现学生道德行为的有效培养,教师需要能对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学生学习、认识道德行为的构成。例如,在进行《将相和》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拓展,对其中主人公的道德行为进行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在本课中,内容主要涉及赵国蔺相如和廉颇二人的事迹。首先,教师可以从文章所提到的几个故事入手,引导学生对蔺相如的行为与性格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蔺相如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的勇敢精神,而后再引导学生从蔺相如对廉颇退避的行为,加深学生的认识。最后,教师再通过廉颇负荆请罪的典故,让学生分析廉颇的行为,感受其知错就改的品德。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达成有效认知。而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解析与引导,学生就可以认识到语文文章中的深层含义,教师也要能多寻找一些类似的成语典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发展,不能只是依靠理论知识的教学,还需要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通过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拓展德育空间。这些实践活动必须和教学主题保持一致,具备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所学知识,在开阔学生视野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比如,在讲解《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开展学雷锋的实践活动,还可让学生在课后收集雷锋叔叔的故事材料,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雷锋,做好人好事,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又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革命烈士的感激之情,使学生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如,在讲解《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可组织开展古诗朗诵大赛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接触更多的唐诗宋词,通过朗读背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起到陶冶身心的作用,培养孩子们思乡、爱国、珍视友情等良好道德品质。
        结束语
        小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小学语文。小学阶段是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塑造自身独立人格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把握住机会,将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既能学习到语文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学习语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又能得到适当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志雄.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22):67.
[2]杨有毓.解读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连康.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20(28):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