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输血安全存在的隐患及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   作者:程申勇
[导读] 目的 探讨临床上输血安全存在的隐患及对策
        程申勇
        利川市民族中医院   湖北恩施   445400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输血安全存在的隐患及对策。方法 于2018年1月-2020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日期的奇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与研究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血护理,分析临床上输血安全存在的隐患,为研究组患者施予针对性隐患预防护理。统计两组护理后的输血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护理后的输血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为13.33%,数据值显著高于研究组的3.33%,差异结果显著(P<0.05)。结论 输血安全一直是临床上备受关注的问题,受到管理制度、输血感染等各个风险因素的影响。在输血过程中,需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提升护士的输血基本知识。尽可能让安全隐患均得到消除,提升输血安全。
        【关键词】输血安全;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输血,指将血液以静脉输注的方式来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临床上,输血治疗的应用非常广泛,同时输血的有效性、安全性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1-2]。整个输血的过程中,涵盖有多个环节,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操作不当,均可能发生输血安全事件,进而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临床上,由于输血治疗的管理制度、输血感染、护士人员欠缺输血基本知识等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输血安全隐患。因而,也需结合相应影响因素来制定预防对策,提升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本文旨在探讨临床上输血安全存在的隐患及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1月-2020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日期的奇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与研究组(n=30)。研究组病患的资料信息,男患为17例、女患为13例。年龄信息:13-70岁,平均年龄为(39.44±4.92)岁。对照组病患的资料信息,男患为16例、女患为14例。年龄信息:15-72岁,平均年龄为(38.12±4.70)岁。两组患者均符合输血治疗的标准,且患者均对本次研究 全部内容知情、同意。对比两组病患的相关资料,差异结果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血护理,按常规输血流程实施护理。分析临床上输血安全存在的隐患,为研究组患者施予针对性隐患预防护理。可分为:(1)血液制品检查:对所有发送到我院的血液制品均需进行严格检查,观察包装、标签等信息是否完善。若血液制品静置后出现上清液浑浊、呈桃红色等情况时,可怀疑其存在细菌污染。若肉眼观察到血浆颜色偏黄,怀疑有黄疸,均可判定为不合格血液制品。(2)输血申请单的规范填写:每张输血申请单均需认真填写患者的 血型、病史、输血检查结果等信息,并需相关主治医师签名。(3)四查八对:对每份输血申请单均需实施四查八对制度,认真核实备血标本。做好不规则抗体的筛查。(4)记录患者的输血情况:在血液制品发出后,需跟踪调查、记录患者在输血前后的反应、症状。对于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需立即停止输注。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做好对症处理。(5)加强护士的培训:强化护士的职业培训,整个输血治疗的过程均需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来执行。要求护士能够熟悉输血的 禁忌症、适应症、并发症等相关知识,制定严格的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护理后的输血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输血安全隐患事件为:输血不良反应、备血标本问题、血液制品问题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完成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结果差异对比明显。
2.结果
2.1两组护理后的输血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护理后的输血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为13.33%,数据值显著高于研究组的3.33%,差异结果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输血安全,目前已成为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每一个临床医务工作者,均需采取一切合理、科学的措施来预防、控制输血不良反应、不安全事件的发生[3-4]。加强对输血的管理,规范输血制度,提升医护人员对输血知识的认识,均可很好地解决输血安全隐患问题,为人们的健康质量提供保障[5]。从输血时的安全隐患出发,遵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可确保医务人员的操作更为规范,从而避免输血安全事件的发生。
        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护理后的输血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为13.33%,数据值显著高于研究组的3.33%,差异结果显著(P<0.05)。这一结果显示,从输血安全的隐患出发,制定出相应的预防策略,可有效降低输血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从输血申请单填写、血液制品检查、明确管理制度等角度出发,可有效提升护士的输血操作技术水平。引导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完成治疗,达到提升临床工作效率、安全的目的。
        综上所述,输血安全一直是临床上备受关注的问题,受到管理制度、输血感染等各个风险因素的影响。在输血过程中,需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提升护士的输血基本知识。尽可能让安全隐患均得到消除,提升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霍彩虹, 李彩梅, 席真艳. 输血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性分析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9, 048(012):1722-1724,1728.
[2]谢敬文, 阮丽芬, 蓝文莉,等. 番禺地区RhD阴性孕妇基因分型对输血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26(15):174-176.
[3]李延军, 杜德禄, 李俊杰, et al. 室间隔缺损手术中减少手术输血的安全性研究[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 35(01):36-40.
[4]王冬梅,王翠玲. 改进后的安全运血流程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 v.20(15):179-181.
[5]毛凯, 翟小燕, 李晓雁,等. 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用血及输血患者安全中的影响[J]. 西部医学, 2019, v.31(09):147-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