膦甲酸钠与喷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   作者:金铉盛
[导读] 目的 分析膦甲酸钠与喷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
        金铉盛
        延边大学医学院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33002
        摘要:目的 分析膦甲酸钠与喷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3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应用膦甲酸钠的观察组和应用喷昔洛韦的对照组,各66例。治疗7天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躯体疼痛程度及临床症状,统计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喷昔洛韦,膦甲酸钠在改善带状疱疹患者的躯体疼痛上效果较为明显,患者皮损恢复时间短,结痂快,治疗有效率较高,因此,针对该类患者应该优先选择膦甲酸钠。
        关键词:膦甲酸钠;喷昔洛韦;带状疱疹;治疗效果
        引言
        带状疱疹(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该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病变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其传播途径仍为“皮肤-空气-呼吸道”。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膦甲酸钠、喷昔洛韦等,但不同的药物分子构成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影响。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对于带状疱疹应用膦甲酸钠与喷昔洛韦的不同临床治疗效果,下面将对探讨结果做出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32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病例73例,女性病例59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5.32±5.87)岁,皮疹出现时间12-72h,平均时间为(21.43±3.25)h,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排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近期内未使用过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排除对膦甲酸钠与喷昔洛韦有禁忌症者;局部皮损合并细菌感染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机体重大脏器功能受损者;哺乳期、妊娠期妇女。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喷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给予患者喷昔洛韦针0.25g,溶于0.9%,250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患者体内,每12h一次,一日两次,连续治疗7d。
观察组患者应用膦甲酸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250ml:3g,每12h一次,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一周。
1.4观察指标
        采用疼痛数字评分等级量表(NR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治疗后水疱消退情况、皮损结痂情况以及治疗时间。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估治疗效果,计算治疗有效率。其中以皮损消退90%以上,疼痛感消失视为痊愈;皮损消退60%-90%,间或穿插轻微疼痛视为显效;皮损消退40%-59%,疼痛明显减轻视为有效;皮损消退40%以内,疼痛症状无明显变化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00%。
1.5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中心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χ2检验,以P<0.05为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NRS评分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RS评分分别为(8.15±1.73)和(8.21±1.59)两组患者NRS评分相当,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RS评分为(1.17±0.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0.8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愈47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44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9例。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系统疾病,患者通常出现局部或全身皮疹,具有发热、发力、局部淋巴结肿痛等临床症状,高发于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和局部创伤患者中。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有膦甲酸钠、喷昔洛韦、阿昔洛韦、颅痛定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膦甲酸钠作为一种焦磷酸盐类似物的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带状疱疹的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阻断病毒DNA聚合酶的焦磷酸盐结合位点,抑制疱疹病毒DNA多聚酶的活性,控制病毒细胞复制新生,具有广谱抗病毒的特性。喷昔洛韦是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体外对I型和II型单纯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喷昔洛韦作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中,通过病毒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将喷昔洛韦磷酸化为喷昔洛韦单磷酸盐,然后细胞激酶将喷昔洛韦单磷酸盐转化为喷昔洛韦三磷酸盐。体外实验表明,喷昔洛韦三磷酸盐与脱氧鸟嘌呤核苷三磷酸盐竟争性抑制单纯疱疹病毒多聚酶,从而选择性抑制单纯疱疹病毒DNA的合成和抑制。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临床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1周内皮损结痂消退程度优于对照组,以此可以说明膦甲酸钠可在短时间内抑制新发水疱,对缓解疼痛、加快皮损愈合具有显著功效。
        综上所述,对带状疱疹患者的早期诊疗中,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膦甲酸钠,可有效减轻患者身体疼痛,抑制其水疱新生,加快患处结痂愈合,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晶晶, 徐丰, 施辛,等. 膦甲酸钠与喷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33(3):297-300.
[2]陈希颖, 季必华.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进展[J].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42(4):209-211.
[3]陈曦, 黄卓英, 赵淮波,等. 带状疱疹治疗及预防[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7):515-519.
[4]冯冬梅, 郑学军, 冀春萍,等. 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 2015,1(4):170-171.
[5]林雪萍, 黄翠丽. 探讨红光照射联合喷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 心理月刊, 2019,1(10):173-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