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红十字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545001,
【摘要】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7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A组3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B组37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前后,应用中文版视功能指数量表 (VF-14)、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相较于A组,B组患者的VF-14、SF-36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视功能,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循证护理;视功能
前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属于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于对治疗方式了解不足,且视力下降导致生活、工作不便,易产生依从性降低的问题,进而影响疗效,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该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循证护理是指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立足于科学研究结果,结合患者护理愿望与临床经验,从而为患者提供质量更高的护理服务。本文就循证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7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纳入标准:①经血糖检查、眼科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②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①确诊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②听力障碍,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37例患者中,男、女人数分别为19例、18例;增生型、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数分别为13例、24例;年龄43~71岁,平均(60.64±3.38)岁。B组37例患者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1例、16例;增生型、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数分别为12例、25例;年龄47~74岁,平均(60.01±3.9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为辅助检查、作息监督、血糖监测、用药指导等。对B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体为:①提出循证问题:成立循证护理团队,共同商讨循证问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风险、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降糖、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②查找实证:根据提出的问题,循证护理团队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馆查询、请教专家等方式查找护理实证,并整合、评价证据,分析得出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恢复的因素包括患者认知不足、用眼不合理、血糖控制差等,依据分析结果拟定循证护理计划。③认知行为干预:患者入院当天,开展知信行调查,掌握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知程度。第2d,邀请临床专家对患者开展一对一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认知。第3~4d,依据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开展示范性教育,对患者的生活方式、治疗情绪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其加强自身情绪管理。第5d,指导患者学习眼部按摩、用药方式、血糖监测等知识,使其加深对宣教内容的认知程度。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用药、作息、眼部按摩等情况,对其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④视力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每日揉按四百、太阳、晴明、丝竹四处穴位,每处穴位持续揉按约15min;若患者伴有明显的头晕耳鸣症状,可对其心、肝、肾、神门、交感神经等穴位实施耳穴贴压干预。同时,指导患者学习五禽戏、太极拳等,坚持锻炼。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及患者出院3个月后,应用中文版视功能指数量表 (VF-14)、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
VF-14主要从远视力、参与娱乐活动、读书看报等12个方面的情况评估患者的视功能,量表总计100分,分值越高代表视功能越好。SF-36主要看电视、方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算此次研究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A组与B组之间的VF-14、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较于A组,B组的VF-14、SF-36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3.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科学的护理对于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也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中,B组干预后的VF-14、SF-36评分较A组高(P<0.05),该结果表明循证护理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改善视功能,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依据患者病情及护理愿望,提出循证问题后查找相关实证,能够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使护理服务更符合实际需求,从而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改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循序渐进地帮助患者逐步加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知程度,有助于稳定其心理情绪,并促使患者自觉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管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通过视力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揉按四百、太阳、晴明等关键穴位,可缓解视力疲劳,有助于视功能的改善;同时,鼓励患者学习五禽戏、太极拳等,坚持运动,有助于机体免疫力的恢复,确保疗效,进而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综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视功能,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永幸.基于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代谢指标与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4):109-111.
[2]侯金莲,杜纪美.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4):131-133.
[3]张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循证护理对其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2):160.
[4]薛玉花,张莉,卢长莉.循证护理在血液高凝状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06):1008-1010+1013.
[5]杨剑英,王海燕,李鹏斐,张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模式新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20):3171-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