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   作者:代亚婷
[导读]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
        代亚婷
        庆阳市西峰区区人民医院    庆阳   西峰 7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5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进行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心理情绪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充分改善了患者的心理情绪,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产妇的预后因此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影响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类疾病,在孕妇生产后患有抑郁症的概率高达35%以上。临床的表现有抑郁、哭泣、困倦、悲切、易怒、暴躁、幻觉,甚至是伤害新生儿、自残以及自尽等严重的症状,这对患者的自身健康以及新生儿的发育甚至是家庭和谐都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提前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7年6月-2021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共2500例。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22~37)岁,平均年龄(28.35±2.31)岁,初产妇600例,经产妇650例,学历:初中学历一下450例,高中学历400例,大专以上学历400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3~38)岁,平均年龄(28.35±2.75)岁,初产妇650例,经产妇600例,学历:初中学历一下400例,高中学历450例,大专以上学历40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生产次数以及学历等基本数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知情且同意本次研究;短期内无药物服用历史;排除标准:存在脑部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具有认知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开展较为常规的检查,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医嘱采用缩宫素或者是麦角新碱来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由于产妇在生产后,可能会出现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这大大增加了患者在产后出现抑郁的概率,所以在产妇生产2个月后,要对两组患者进行盆底肌恢复训练。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产妇入院后要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并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来进行护理,包括指导患者用药、饮食和生活等方面实施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内容包括(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病情程度以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之后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患者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要加强患者的认知教育,给患者发放产后抑郁症相关的知识手册,使患者能够充分的了解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同时指导患者如何调整自身情绪,加大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程度,同时告知患者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可以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例如,养花、养鱼、绘画、听音乐等。并以此来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对于需要用药进行治疗的患者,要加强对患者用药教育的力度,并告知患者要按时按量服药;(2)心理护理:由于每一位患者的发病因素都有差异,所以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之前,要第一时间充分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深入性的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同时分析患者的发病因素,来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工作。并以积极的心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心的就医氛围,必要时给予患者积极向上的鼓励与安慰,建立良好的护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1.3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心理情绪比较: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来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两个量表的评分范围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焦虑和抑郁情况越严重。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护理人员要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生活质量评价表包含:心理功能、躯体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社会功能,该量表满分为100分,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情绪比较,见表1

3、讨论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在孕期内的情绪波动、内分泌变化、遗传以及产妇性格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所以,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进行干预,能够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通过本次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可以利用心理学的技巧和方式,来积极的影响着患者,并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再加上心理护理,可以为患者重拾面对生活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优良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旭红.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及满意度分析[J]. 心理月刊,2021,16(02):75-76.
[2]张娟. 围生期心理护理对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症的影响观察[J]. 心理月刊,2020,15(24):48-49.
[3]蒋树琴. 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有效价值研究[J]. 心理月刊,2020,15(24):20-21+35.
[4]朱雨桐,郭海英. 产后抑郁症患者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心理月刊,2020,15(23):54-55+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