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护理中应用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   作者:毛倩倩
[导读] 目的:探究予以产后尿失禁患者循证护理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毛倩倩
        庆阳市西峰区区人民医院    庆阳   西峰 745000
        摘要:目的:探究予以产后尿失禁患者循证护理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60例产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80例,比较两组尿动力学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最低漏尿点压力明显更高,最大应力时漏尿量、24h漏尿量则更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36%、82.50%,观察组满意度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各项尿动力学指标,降低尿失禁严重程度,且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尿失禁;产后;循证护理;尿动力学指标
        产后尿失禁主要表现为小便次数频繁、无法约束小便等,属于张力性尿失禁,耻骨尿道韧带松弛、盆底韧带松弛是其主要病因。产后尿失禁严重影响了产后妇女的日常活动和正常社会交往,不利于其产后康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560例产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0例。所选患者均经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液病原学检查、尿道及宫颈分泌物检查、尿常规检查,排除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0.22±1.51)岁、(29.97±1.36)岁,产后发生尿失禁发病时间为(2.65±0.47)h、(2.80±0.52)h。两组基础资料差异小(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产后会阴护理、饮食指导、健康知识宣教等。
        观察组:(1)组成循证护理小组:病区护士长为小组组长,成员为主管护师1名,专科护士2名;对循证护理小组人员进行循证护理相关培训,使其牢固掌握循证护理方法。(2)建立循证问题:产后尿失禁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其日常生活,且患者产后会阴侧切、水肿,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尿失禁易造成泌尿、生殖系统感染。(3)寻找询证支持:根据询证问题,查阅相关教科书、搜索有关文献资料,经过全面分析、研究后,制定相应的询证护理方案。(4)询证实施:首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鼓励患者说出感受,耐心解答患者疑问,避免形成自卑、焦虑、害羞等不良情绪,引导患者学会调节情绪,在做好准备工作后,如事先确定厕所位置、垫尿垫等,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其次,叮嘱患者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及新鲜的水果蔬菜,养成规律、合理的饮食习惯,防止便秘引发腹压增高,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和过度运动,保持情绪状态稳定。最后,进行凯格尔运动,为患者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夹紧臀部,用力收缩肛门,持续5s,放松5~10s,呼吸保持正常,重复进行20次以上,每日3~4次;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循序渐进的开展排尿功能训练,以促进患者康复[1]。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不记名,总分100分,0~59分为不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80~100分为非常满意;检测患者最低漏尿压力点;突然用力增加腹压,进行应力试验,检测最大应力时漏尿量;采用24h尿垫试验,检测患者24h漏尿量。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使用新版SPSS25.0,P<0.05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尿动力学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最低漏尿点压力明显更高,最大应力时漏尿量、24h漏尿量则更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产后尿失禁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巨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自卑、恐惧等心理情绪,长期尿失禁还会导致产妇外阴红肿、膀胱逆行感染等,不利于患者产后康复,而且还会影响患者今后日常生活。循证护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组建专科循证小组,结合患者病情、临床经验等建立循证问题,通过查阅书籍、文献等,制定针对性循证护理方案,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计划[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最低漏尿点压力明显更高,最大应力时漏尿量、24h漏尿量则更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36%、82.50%,观察组满意度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如下:强化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给予患者足够的家庭和社会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焦虑、抗拒等心理;饮食及行为干预可为患者康复奠定坚实基础;凯格尔运动可提高盆底肌肉收缩力量,改变盆底神经功能,从而为膀胱尿道提供结构支撑作用,有效防止尿道下降,可明显改善产后尿失禁症状[3]。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各项尿动力学指标,降低尿失禁严重程度,且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冬冬. 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21):28.
[2]郭红超. 产后康复护理在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 028(002):96-97.
[3]云霞, 肖慧英, 乔娟. 产后妇女盆底康复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