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   作者:任艳红
[导读]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
        任艳红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河北 张家口 075100
        【摘要】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接收的7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例产妇。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结果 采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分别为(89.75±4.36)ml、(151.25±6.87)ml;对照组产妇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分别为(145.76±7.34)ml、(246.31±7.36)ml;观察组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阴道分娩产妇采用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减少其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见性护理;阴道分娩
        前言
        产后出血为产妇分娩期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产妇凝血功能出现障碍,或其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受损,产妇自身体质较弱等都可能诱发产后出血[1];若临床治疗中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产妇休克甚至死亡。因此,需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几率。相关医学研究表示,预见性护理对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有显著作用[2],为进一步证实此护理模式的效果,本文将针对预见性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展开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接收的7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5)。观察组产妇年龄26~36岁,平均年龄(31.83±4.15)岁,孕周36~41w,平均孕周(38.55±2.17)w,其中初产妇为17例,经产妇为18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7~35岁,平均年龄(31.27±3.86)岁,孕周35~41w,平均孕周(38.25±2.10)w,其中初产妇为19例,经产妇为16例。两组产妇一般数据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本次研究的两组产妇均为单胎妊娠,无认知功能障碍;本次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严重妊娠合并症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存在剖宫产指征者、基本资料不齐全者。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入院时对患者说明院内作息时间,为其介绍医护人员,简要说明分娩的过程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分娩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预见性护理:①预见性评估:了解产妇既往病史,分析其围产期易出现的危险因素;根据产妇文化水平、经济能力、年龄及理解能力,为其制定个性化预见性护理方案,方案内容包括产程风险预防措施、生理护理干预措施及产道锻炼方式等。②产前生理调护及心理干预:对体质较弱的产妇增加营养补充,适当调节病房湿度、温度;对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产妇,加强相关功能锻炼。产前为产妇详细讲解分娩过程、分娩风险及宫缩缓解措施,并耐心解答产妇关于分娩、产后出血的疑问。③产程协助护理: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使用温和的语气与产妇交流,缓解产妇恐慌情绪;指导产妇如何采用正确的呼吸方式减少宫缩痛感,产妇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变化应及时记录并通知主治医生。④产后情况监测:产后24h内,观察产妇面色变化、情绪波动程度,并对产妇的宫底高度、宫缩情况及阴道出血情况等进行观察记录,必要情况下对其静滴缩宫素,避免大出血;常备温水于产妇床边,鼓励其多饮水并自主排尿;产后每隔2h测量一次卫生纸垫重量以评估产妇出血情况。
1.3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将两组产妇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进行分析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在P<0.05情况下,本次研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h及产后24h的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结果见表1。

3.讨论
        产后出血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的产后疾病,如未及时对产妇进行有效的止血处理,易增加其产后并发症发生几率[3];及时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其产后出血风险。传统护理干预效果不佳,易诱发持续性出血;预见性护理能够以患者为中心,针对其病情发展进行护理,提升护理效果[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产后2h及产后24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常规护理仅针对症状进行护理干预,易因产妇个体差异导致风险预判性降低,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产前对产妇实行既往病史、自身情况等综合评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为其讲解分娩及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有助于降低其对于分娩的恐惧情绪,稳定内分泌水平,降低宫缩风险,从而减少其产后出血量[5];针对产妇自身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监测,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产妇产程出现的并发症,降低产后出血发生几率。产前为产妇加强营养补充,有利于提高产妇免疫力,降低产妇产后感染风险,避免产妇因体质下降而诱发产后出血的情况。产程与产妇交流,能够转移产妇对于宫缩疼痛的注意力,并缓解产妇分娩中产生的负性情绪,避免其情绪过度波动,从而降低产后出血风险。产后实时监测产妇各项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产妇身体异常变化情况、对其产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产妇自主排尿,有助于降低产妇宫缩乏力而致持续性出血的风险,最大程度减少产妇出血量。
        综上所述,对阴道分娩产妇采用预见性护理有助于减少其产后出血量,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产妇护理中。
【参考文献】
[1]吴丽,王慧娜.预见性护理配合米索前列醇对降低顺产产妇产后出血风险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285-287.
[2]朱晓丽.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效果评价[J].系统医学,2019,4(12):153-155.
[3]赵彬彬.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7):342-343.
[4]刘静,张华,杨妮.预见性护理降低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4):655-657.
[5]张素敏.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3):170-171.
任艳红 1988.05.21 女 汉 本科 护师 研究方向:产后护理出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