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温灸护理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   作者:李肖媛
[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特色温灸护理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
        李肖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30025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特色温灸护理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66例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病人列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3例。参照组病人选择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实验组则是在实施基于中医特色的温灸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情况生率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情况生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应用中医特色温灸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恢复情况,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特色温灸护理;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满意度;不良事件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该病起病急、进展快,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1]。心肌梗死在发病时多会伴随一些其他并发症状,其中心律失常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该症状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故需要实施理想的护理干预。本为基于此,尝试将中医特色温灸护理用于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共计66例,对其进行随机数字抽签,依据不同的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3例。其中参照组最小年龄为43,最大年龄为70,其年龄均值为(61.56± 4.38),男性有16例,女性有17例。在实验组中最小年龄为45岁,最大年龄为71岁,年龄均值为(61.66±4.56),男性有17例,女性有16例。全部病人自身的一般病例信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规则:①所有患者均已完全了解本次研究的详细内容,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经相关审批予以批准;②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经入院诊断后确诊为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
        排除规则:①患者有重要器官严重受损情况或其他影响观察判断的疾病或生理特征;②患者患有精神类疾病,如精神意识障碍,交流不畅;③对患者实施诊疗风险评估发现患者具备较高诊疗风险。
1.2方法
1.2.1参照组
        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
1.2.2实验组
        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温灸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辨证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证型选择适宜的饮食护理,其中瘀血闭阻型患者接受具有活血化瘀、通痹镇痛功效的饮食护理,包括当归、桃仁以及木耳等,此类患者忌食生冷、过于甜腻的食物。

针对存在心肾阳虚型表现的患者予以补气温阳、养心通络的饮食护理,多食用核桃、牛肉等具有温补作用的饮食,忌生冷和咸味的食物。痰浊闭阻患者以理气通痹为主,服用莲子粥、薏苡仁等具有健脾功效的食物,忌甜食、生冷。气阴两虚型患者予以益气养阴食物,忌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忌羊肉等温燥之物;(2)穴位敷贴,应用加热后的敷贴药膏置于患者的膈俞、脾俞、肾俞以及心俞等穴,每穴1-2 min,患者产生酸胀感觉为宜,每日2次;(3)温灸,选关元、足三里、涌泉穴,背俞穴中选择厥阴段至膈俞段,将使用多功能温灸仪加热艾灸垫置于患者的穴位上,温度加热至39℃-42℃之间,患者感觉暖意为宜,每穴20 min,连灸7 d,温灸时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局部皮肤情况等,随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艾灸完成后叮嘱患者多饮水,适当休息;(4)便秘护理,针对存在便秘的患者,易诱发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因此嘱患者不要用力,每日进行腹部按摩。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情况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37±3.16)d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19.55±4.12)d(t=6.10,P=0.00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9.31±5.14)分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81.64±6.15)(t=6.076,P=0.000)分。在实验组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共1例,占实验组比例为3.03%;在参照组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共计4例,占参照组比例为12.12%;经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限制低于参照组(x2=5.901,P=0.015)
3.讨论
        心率失常会显著加快心肌梗死的病情进展,提升该病对于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而且心肌梗死在送院治疗后,相关症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全消退,而这段时间因为心率的原因,患者的睡眠、情绪等各种正常的生理状态都会受到影响。而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恢复往往需要较为理想的身心状态,故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对其极为重要[2-3]。
        中医特殊温灸护理能够在外部对患者机体进行刺激,调理患者的代谢循环,从而提升患者的机体状态,最终促进治疗恢复。
        综上所述,在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应用中医特色温灸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恢复情况,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印飞宇, 李铮. 中医特色护理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04):138-140.
[2]王俊, 唐学东. 中医特色护理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19, 032(007):177-178.
[3]杨佳, 嵇波, 赵百孝,等. 预温针灸与温针灸对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研究概况[J]. 现代中医临床, 2014, 021(002):54-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