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   作者:张燕
[导读]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张燕
        安吉县人民医院     浙江省湖州市     313300
        
        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7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43例基础护理对照组,44例舒适护理观察组,评定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咽痛、流涕等症状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7.7%vs83.7%),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有助于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舒适护理;护理效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儿科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严重者出现高热惊厥,威胁患儿健康。报告显示,由于小儿心智发育不成熟,易出现哭闹、拒绝治疗等行为,因此有效、优质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也就是小儿感冒,可引起小儿发烧、咳嗽等症状,一般是由于病原菌感染导致的。由于儿童躯体抵抗力比较薄弱,因此治疗见效较慢,而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舒适护理是当前常用的一种护理方式。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舒适护理更加关注患儿的护理体验,是通过细节化的管理提升护理的舒适度,减少疾病带来的不适感,同时获得患儿家属的帮助,确保临床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舒适护理致力于提高临床护理的舒适度,减少不适感,缓解患者身心压力,改善患者心态,该护理方式有助于加快病情的好转。本文将我院8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象,探讨了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对象为我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7例,纳入时间2017年8月-2019年4月,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43例对照组中,女20例,男23例;44例观察组中,女21例,男23例。患儿均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确诊,资料完整,排除智力发育障碍、心肾功能衰竭、其他疾病患儿。两组基线资料统计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对患儿进行降温、消炎处理,保持通畅呼吸;营造干净的病室环境,按时更换被褥。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包括:(1)由于患儿年龄小,对陌生环境有不安感,护理人员应借助各种形式,拉近和患儿的距离,消除警惕、不安心理。因此,在接诊到患儿之后,需要积极的和患儿进行交流和互动,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同时安抚患儿、鼓励患儿,还可播放动画片、儿童音乐等转移患儿注意力,从而保持患儿心态平和,减少哭闹情绪。同时,用讲故事、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保持稳定的情绪。(2)清理患儿呼吸道,保持呼吸道、口腔环境清洁,预防二次感染。鼓励患儿自行清除分泌物,保证呼吸顺畅。对于出现痰鸣音的患儿,给予拍背、雾化处理,必要时吸氧。(3)根据患儿喜好,制定饮食方案,以易消化、清淡类食物为主。叮嘱患者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对于饮食困难的患儿,可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营养。(4)监测患儿体温,当体温升至38.5℃前,用物理降温法处理;超过38.5℃后,遵医嘱服用退烧药。药物治疗期间,告知患儿家属各种药物的作用、效果,观察用药后的情况,出现异常后通知医生处理。(5)合理的调节病区温度和湿度,定期通风,并在病区内摆放患儿喜欢的物品。每日定期清理患儿鼻腔和口腔分泌物,排痰困难的患儿可进行雾化治疗。每隔2h测量一次体温,用药后持续高热患儿可以采取物理降温。(6)向家属发放健康手册,并向家属宣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和日常保健知识,提高家属的认知度。告知家属如何配合护士展开临床护理工作,以促进患儿的好转。
        1.3判定项目
        (1)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咽痛、咳嗽、流涕、发热;(2)观察两组护理满意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判定,分为完全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文中参数,症状改善情况属于计量资料,护理满意率属于计数资料,分别用t、卡方检验,用x±s、百分比表示。P<0.05,差异明显。
        2结果
        2.1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组咽痛(1.95±0.31)d,咳嗽(3.62±0.28)d,流涕(3.09±0.26)d,发热(2.26±0.19)d;对照组咽痛(3.09±0.13)d,咳嗽(4.97±0.46)d,流涕(4.49±0.62)d,发热(3.82±0.32)d,差异明显(t=22.274,P=0.000;t=16.578,P=0.001;t=13.790,P=0.001;t=27.723,P=0.000)。
        2.2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7%,完全满意20例,基本满意23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3.7%,完全满意17例,基本满意19例,不满意7例,差异明显(χ2=5.109,P=0.024)。
     
        3讨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儿科十分常见,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在冬春季节比较常见。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发育不完全,因此心理比较敏感和脆弱,对临床的要求也比较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由病毒传播引发的疾病,多发于春冬季。由于小儿机体功能发育不完全,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有限,若病发该病症后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诱发中耳炎、肺炎等疾病,危及患儿生命。以往,多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忽视患儿的心理需求,效果不理想。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强调患儿的个性化,从生理需求出发,制定针对性、系统化的护理方案,从而改善患儿病症,促进尽早康复。临床治疗期间,为患儿实施舒适化的心理疏导,可转移患儿注意力,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配合度;指导患儿科学饮食,注意呼吸道、口腔的清洁,能够减少感染风险,改善咽痛、咳嗽等症状;实时监测患儿体温,并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可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减轻患儿痛苦。此外,相关性舒适护理措施的实施,还能转变患儿家属对临床工作的态度,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有助于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国清.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7):351.
        [2]秦彩丽,张春梅,李明,李娜.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9):234-235.
        [3]李伟卫.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18):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