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护理服务”应用现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   作者:张翠柳 孙文霞[通讯作者]
[导读] 本文介绍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定义及背景,
        张翠柳 孙文霞[通讯作者]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定义及背景,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旨在为 “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护理服务;网约护士;上门护士
        1.互联网+护理服务概述
        “互联网 +护理服务”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打破了传统护理服务中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的弊端,是护理发展的需要[1]。“互联网+护理”主要是在医疗机构注册的护士,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申请和线下服务”模式,为出院或行动不便的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护理指导等[1]。“互联网+护理”实质是突破传统护理的局限,由机构内向社区、家庭延伸。目前“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有家医、医护到家、金牌护士等。
2.“互联网+护理服务”应用现状
        服务主要分为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线上服务主要由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护理服务,包括QQ、微博、微信等[2]。应用最多的是通过微信群[3-4]以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的形式,向患者推送信息。线下服务主要是护理服务平台,如家医、医护到家、金牌护士等。服务费根据护理项目的不同和工作难度而浮动[4-5]。
        赵红[6]构建对于伤口造口患者的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可在线观看的伤口造口知识和换药视频,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为护士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护士工作满意度低和产生离职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薪酬低[7]。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上门护理活动,在发挥自我价值的同时提高经济收入。谢穗雅等[8],通过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 “互联网+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不但能提高满意度还节约了老年慢性病人群的服务资源。“互联网+护理服务”对于医院、社区、患者都有益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3.“互联网+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安全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时间不长,安全体系尚不完善。陈醒等[9]调查显示,患者担心最多的问题主要是 “诊疗信息安全”。人身安全和医疗纠纷是护士最担忧的问题。护士顾虑上门操作时自身和患者的安全问题以及由于无监控、监听可能引发的护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没有证据[10]。建议有关部门对上门护士的资质、收费标准、应急措施和监管渠道进行宣传,取得群众信任。加强护士安全培训和紧急处理问题能力,提高护士医疗风险的应对能力。
3.2“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价格问题及建议
        上门护士主要为换药、输液、打针、拆线等护理。定价根据路程、护理难易程度和护理时长而定。“网约护士”APP 定价不同,溢价10~20倍,且大部分的医疗服务机构没有医保报销资质[11],所以收入水平低的患者选择“上门护士”的可能性更小。建议加强医保支持,增加重残护理及经济困难老人的补贴,收费做到定价符合规定、价格合理。增加医保的报销比例并发挥商业医疗保险的作用。


3.3“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
        医院有利器盒和固定的医疗废物处理的区域,而上门护理产生的医疗垃圾无对应的医疗垃圾桶与利器盒等设施,医疗废物分类处理设施不全。网约护士的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缺乏[12]。而且产生的医疗废物尚未及时处理,可能引起医疗废物流失或者泄露。建议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处理各种医疗垃圾,建立和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设计防刺穿、防渗漏的便携式医疗废物收集箱放在固定地点,医疗垃圾袋外应贴垃圾产生时间、种类的标签,保证医疗废物的妥善处置。
3.4“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可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护理服务”从有政策到实施时间不长并且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很多民居对此接受度低。特别是老年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存在诸多疑虑,担心上门护士报销难、收费贵、乱收费,更愿意选择熟悉的医院和医护人员。建议医院及上级主管部门需宣传“互联网+护理服务”,建立方便操作简单且安全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新型护理模式。
4.小结
        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可以减少患者在家与医院之间的奔波,患者和家属可使用互联网平台学习护理知识。建议加快护理服务平台的标准化,并且保护护士和病人的隐私与安全。“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运行、护士配置、医保报销等实践问题还有待完善,建议在全省内大范围推广运用以验证其应用效果,并不断根据用户需求补充及完善护理服务清单构建网约护士培训体系以提升上门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政策解读.[EB/OL].(2019-02-12)[2021-01-25].http://www.nhc.gov.cn/yzygj/
s3586q/201902/d0c4a15f86eb4a47a4ee96db298d3207.shtml.
[2]张景春,吴燕.社交媒体在医疗护理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2):206-210.
[3]江琳,孙青,张雅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2):140-142.
[4]米江梅,陈学艳,陈婷婷,谢姣.“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18,32(22):3499-3502.
[5]刘珍,张艳,李宏洁,等.郑州市社区居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J].护理学杂志,2020,35(3):77-79.?
[6]赵红,童天娇,胡少华,等."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伤口造口智慧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1):1601-1603.?
[7]王丽婷,唐浪娟,岳丽春,等.护士从事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工作体验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7):1067-1071.?
[8]谢穗雅,邓素玲,沈海靓."互联网+医养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人群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0):120-122.
[9]陈醒,秦月兰,石泽亚,等.患者"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及参与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8):3869-3875.
[10]廖闪卫,周敏,朱爱武.护理人员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10):53-55.
[11]李艳慧.基于EFE矩阵和IFE矩阵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研究[J].全科护理,2020,18(18):2252-2254.
[12]王明明."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J].环境与发展,2020,32(7):227,229.
基金项目:吉林省卫生计生管理模式革新项目(2017G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