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玲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卫生院,广东 广州510830
【摘要】目的:探讨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院内急诊救治患者护理满意度、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需行急诊救治。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急诊救治,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对比二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救治效果及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救球囊扩张用时及抢救用时较对照组明显更短,救治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后可显著提升抢救效果及效率,增大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病势严重且变化较快,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发病后须争取宝贵时间为其进行救治。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临床对急诊救治流程有明显优化[1]。本研究现对急性心梗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并通过对比传统急诊救治探究前者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取本院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需行急诊救治,资料录入时间:2018年3月-2020年3月。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男、女分别有23例、12例,平均年龄(60.9±3.7)岁。对照组男、女分别有22例、13例,平均年龄(60.3±3.5)岁。二组数据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可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急诊救治流程,即常规接诊入院患者,辅助其实施各项检测,严密观测其生命体征,尽早行介入溶栓干预。
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具体如下:院内接诊工作者同救护车医护者建有效沟通联系,对患者病况作初步了解及评估,旨在节省入院后干预方案的制定时间。在患者抵达医院前,提前安排相关医护者做好接诊工作,同时与辅助检查科室实施沟通,便于患者可尽快接受各类检测。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接诊患者,快速将其转移至急救中心。护理工作者协助医师询问、观测和评估患者病况,如有必要及早联系相关科室会诊。预先制定好经验丰富的急救护理组为患者进行护理,组内成员应明确分工,互相协作,一同做好患者的评估问诊、体征监测、静脉通路建立和心电图检测、采血等工作,并及时汇报予医师相应检测结果。确诊疾病后立即遵医嘱服药,依据患者病况同上级医院介入导管室提前联系,做好PCI准备,尽快将患者送至治疗室接受PCI治疗。干预完毕后密切观测患者病况,待病况稳定再转至相关科室。
1.3观察指标
①效果标准:显效:体征显著改善。有效:体征有所好转。无效:未达上述标准[2]。
②采用我院制定调查量表对患者实施护理满意度调查,100分为总分,得分愈高则满意度愈高。
③记录并对比二组患者的急救球囊扩张用时及抢救用时。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s)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2.1二组患者救治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救治满意度同对照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多见心血管病,该病起病较急且死亡率高。近年来,受多类因素影响,我国患急性心梗的人数日渐增高。急性心梗发生后,不但对患者身心产生严重威胁,同时也对家庭带去沉重的精神及经济打击[3]。为此,怎样提高急性心梗的救治效果是临床重要课题。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接受优化急诊救治流程。首先,将接诊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掌握患者病情的同时联系各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其次,医院对急诊患者采取绿色通道,降低因等候而错过最佳抢救时间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此同时,医师在抢救期间对患者病况实施评估并展开相应处理措施,按时予以其血压、血氧监测;最后,护理者配合医师做好监测及汇报工作,必要时及早为患者实施呼吸机、插管等工作。结果显示,接受优化急诊救治流程的患者,其抢救用时明显较接受传统救治流程的患者短,且前者的救治效率更高。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拉近护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对双方均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后可显著提升抢救效果及效率,增大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小玲.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51):P.118-118.
[2]刘新.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08):137+142.
[3]倪兆霞,郜根娣.浅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7):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