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   作者:赵应翠
[导读]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分析
        赵应翠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区导诊台 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内镜检查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内镜小肠停留时间、排出时间、肠道清洁率、A段、B段气泡分级评分和肠液量分级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内镜小肠停留时间[(4.10±0.41)min]、排出时间[(22.68±5.60)min]与对照组[(4.12±0.34)min、(24.79±5.84)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肠道清洁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P<0.05);观察组A段、B段气泡分级评分和肠液量分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段气泡分级评分:(1.33±0.65)vs.(1.93±0.58);B段气泡分级评分:(1.29±0.57)vs.(1.96±0.62);A段肠液量分级评分:(1.49±0.32)vs.(2.13±0.34);B段肠液量分级评分:(1.52±0.20)vs.(2.10±0.27)](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22.58%)(P<0.05)。结论内镜检查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检查前肠道清洁度,提高图像观察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缓解;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作用
        引言
        消化内镜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职责为初步诊查与治疗食管、胃、肠、肝、胆、胰、网膜、肠系膜、腹膜等脏器疾病。由于消化内镜操作容易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加之患者对治疗存在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因而容易出现疼痛、恶心呕吐等应激反应,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对其实施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常规护理主要关注疾病本身,对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关注度较低,导致整体护理效果并不理想。精细护理路径是一种结合精细化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新型护理模式,将其应用在消化内镜室的护理工作中可为患者提供更舒心、安心、细心的护理服务。本研究旨在观察心理护理路径在消化内镜室检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初次胶囊内镜检查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心、肝、肾功能基本正常;②可口服洗肠液;③精神状态正常;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②年龄>70岁;③伴有炎症性肠病或者肠梗阻;④人工肛门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1.20±2.50)岁;平均BMI为(22.12±4.67)kg/m2;平均病程(1.01±0.32)个月。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0.75±2.39)岁;平均BMI为(21.91±5.39)kg/m2;平均病程(1.05±0.2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同,在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基础信息的登记,重点询问其机体健康状况与药物过敏情况,以确定是否符合消化内镜检查标准;口头上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包括消化内镜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在检查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则及时报告主治医师进行对症处理;在完成检查后,等待患者意识恢复正常后,口头告知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小组,制定方案。成立标准化活动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通过查询医学数据平台相关文献,结合本院内镜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化护理实施方案,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护理技能。(2)护理工作标准化。落实优化护理操作流程、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同时规范内镜感染控制与监测,每周由组长评定消化内镜中心护理质量,对存在的问题及易出错的环节进行小组内讨论,并制定出修改意见及进行培训。(3)环境标准化管理。调节环境温度为23℃~25℃,湿度为50%~60%,定期通风换气,紫外线空气消毒,同时对设备器械统一消毒,为受检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检查环境。(4)心理护理。受检前,护士主动与受检患者沟通,掌握其心理变化,并告知内镜检查的目的、安全性、操作流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并介绍成功受检案例,以提高受检人群配合受检的主观能动性;在检查期间,通过语言、神态、肢体语言安抚患者,提高受检依从性。(5)不适症状及检查后护理。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不适时,要及时清除口鼻内分泌物及呕吐物,并安抚患者;在肠镜注气时,及时解释可能出现腹痛的原因及应对方法;待消化内镜检查结束后,协助患者穿戴好衣物,并由专人送至疗养病房陪护3h,防止发生意外。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胶囊内镜小肠停留时间、排出时间和肠道清洁率比较,对比两组气泡分级评分和肠液量分级评分比较,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胶囊内镜小肠停留时间、排出时间和肠道清洁率比较
        观察组胶囊内镜小肠停留时间、排出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肠道清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气泡分级评分和肠液量分级评分比较
        观察组A段、B段气泡分级评分和肠液量分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消化道内镜检查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大部分的患者都认知不足,容易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内镜的局部刺激,会导致患者出现生理反应,由此引起患者的不适感,不适感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抗拒心理,停止检查。护理人员在检查之前将相关的事情告知患者,通过和患者的耐心沟通,发现患者的基本需求,为患者提供帮助,使得患者的心理,生理得到满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镜室应用心理护理可缩短患者的消化内镜检查时间,缓解其疼痛程度与负性情绪,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丁梦梦.心理护理干预在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6):233-234.
[2]陶春霞.护理干预对贲门失迟缓症POEM术患者情绪及疼痛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7):170-171.
[3]张淑臻.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标准化护理的可行性[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3):3959-3961.
[4]刘雅莉.舒适护理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8):103.
[5]张晓慧.心理护理干预在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检查成功率的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9):150-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