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分级康复护理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   作者:姚晶晶 张倩
[导读] 目的:探究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护理中早期分级康复护理应用对其预后和生活质量改善存在的影响
        姚晶晶   张倩
        洛阳新区人民医院   重症监护 成人康复   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护理中早期分级康复护理应用对其预后和生活质量改善存在的影响。方法:从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中选取80例进行研究。利用抽签法分成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早期分级康复护理),对其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术后30d格拉斯哥昏迷评定量表评分(13.46±1.02)分、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测定量表评分(74.34±11.98)分高于对照组(11.22±3.29)分、(65.65±10.53)分,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实行早期分级康复护理,对其预后及生活质量改善存在积极影响,能够更好维护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疾病不利影响。
        【关键词】早期分级康复护理;重症患者;脑外伤昏迷;生活质量
    
        重症脑外伤是因各种创伤(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机械重创、自然灾害等)导致的颅脑严重受损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昏迷、生命体征异常改变等。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病情危急,残疾率、死亡率高,对护理具有较高要求。既有研究表示,为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提供系统、全面、个体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意识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鉴于此,本研究就早期分级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意在降低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残疾率、死亡率。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本组80例研究对象采集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我科室收治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利用抽签法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并对其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值均>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观察、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重症脑外伤;(2)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3)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大出血征象、严重感染;(2)合并心脏、肝脏、肾脏等器质性病变;(3)不配合研究或护理依从性差。
1.2方法
        对照组:为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提供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护理、营养支持、饮食管理、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等常规护理服务。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早期分级康复护理干预。即护理人员以康复医学理论为指导,立足患者病情变化与康复护理需求,将护理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患者病情不稳定期(术后7d内)行特级护理干预,包括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观察、意识状态观察与记录、脑疝预防、并发症预防等。第二阶段为患者病情稳定期(术后8~14d)行一级护理干预,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加强住院环境、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协助患者床上被动训练,如肢体屈伸、关节屈伸。第三阶段为患者病情恢复期(术后15~22d)行二级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针对性指导患者主被动训练,包括下床活动、站立行走、体位转移、肢体按摩、关节活动等。第四阶段为患者病情康复期(术后23d后)行三级护理干预,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使患者掌握康复训练技巧;通过延伸护理解答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传递康复经验,保证康复的持续性、有效性。
1.3观察指标
    (1)预后效果: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定(GCS)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测定(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GCS量表分值3~15分,分值与意识恢复程度呈正比例关系;Barthel指数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则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越好。
    (2)生活质量:参照脑卒中影响量表(SIS)[2]设计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表(Cronbach’s α系数0.911,具有较高信度与效度),涵盖“记忆与思维、参与、交流、情绪、力气、手动能力、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八个维度,各维度满分100分,分值和生活质量水平呈正比例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数(n)、百分率(%)表示,用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预后效果比较
        术后30d两组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P值均<0.05,见表2。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脑血管、神经、组织受损严重,多伴有认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在治疗过程中除尽早解除患者生命危机,也需要给予患者康复治疗与护理,以降低重症脑外伤致残率。研究表示受损神经组织具有重塑性、再生性、修复性、可调控性,颅脑外伤患者可运用有效方法,刺激神经系统,促进受损神经组织及其功能恢复,降低颅脑外伤残疾率。孙静群、石倩倩、李艳霞[3]针对重型脑外伤患者提出早期分级康复护理模式,即根据重型脑外伤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实现康复护理早期介入、全程干预,从而最大程度改善患者机体功能,减轻疾病损伤带来的各种障碍。其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早期分级康复护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认知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大幅度提高。本研究结果与之基本相符,即行早期分级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由常规护理的20.00%下降至2.50%。说明早期分级康复护理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结合患者康复需求落实针对性康复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等,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获取良好预后。同时,随着患者机体功能早期改善,术后并发症风险降低,患者生理、心理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总之,早期分级康复护理在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中的有效运用,对其预后及生活质量改善存在积极影响,应给予重视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吕圣银.早期分级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09):129-131.
[2]高彩萍,施娟,王凤霞,等.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6):2016-2023.
[3]孙静群,石倩倩,李艳霞,等.早期分级康复护理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1):186-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