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燕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安全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价值。方法:选83例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采用安全护理模式,比较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护理模式能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有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关键词】安全护理模式;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患者自身血液状态、基础疾病等存在密切关系,受到该类因素影响,患者出现持续性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即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该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治疗期间对护理具有较高要求[1-3]。安全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主体,通过相应措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我院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该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现选83例患者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83例进行研究,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1例):27例男,14例女;年龄58-76岁,平均(67.24±1.64)岁。观察组(42例):30例男,12例女;年龄56-79岁,平均(67.76±1.23)岁。两组基线资料分布均衡(P>0.05)。
纳入标准:(1)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存在心前区剧烈、突发性胸痛,同时伴有大汗,心电图检查显示ST抬高,心肌酶、肌钙蛋白等血液指标均升高;(2)知情,自愿参加;(3)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排除标准:(1)存在全身恶性肿瘤;(2)血液系统疾病者;(3)免疫系统疾病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常规护理:了解患者病情,遵医嘱使用相应药物给予患者治疗操作;给予24h心电监护,定时查看心电图数据,了解患者心率等情况;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及时给予氧气支持治疗;告知患者安心静养的重要性,并为其营造安静病房环境;给予患者日常饮食指导,以清淡、营养丰富食物为主。
1.2.2观察组
观察组用安全护理模式:(1)对安全护理制度予以改进。在科室实际情况基础上,完善安全护理制度,各病区每月至少组织1次护理查房,每日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所用医疗器械运转情况、药品情况、患者症状变化情况等,确保患者治疗安全;加强交班、轮班,交班、轮班护士需提前10-20min到达科室进行工作交接,观察患者情况,确保患者各项症状稳定。(2)建立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护理部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档案,定期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深入分析问题成因。病区一旦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将相关物品保留并做好记录。为确保护理不良事件得到登记,落实《护理不良事件自愿上报制度》,开通多项渠道,包括口头报告、纸质版报告、网络报告等。对主动报告的不良事件,不做处罚。若隐瞒不报,一经查实,在全院护士长会议上进行批评。(3)术前护理:对于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接诊之后要立刻辅助患者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做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对家属加强安抚,提高家属的配合度。(4)并发症预防护理。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期间常见并发症,包括症状、表现、危害等,向患者讲述相关并发症,询问患者自觉症状,并观察临床症状,及时采用措施相应预防并发症;所有护理措施均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即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措施过程中需佩戴一次性手套,减少患者院内感染事件发生。
1.3观察指标
(1)统计并发症情况。
(2)比较护理满意度。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使用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0-100分,包括护理态度、护理质量等内容,不足60分为不满意,得分在60-85分之间为较满意,得分超过85分为满意。护理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式
使用SPSS 22.0分析数据,(x±s)为计量资料、(%,n)为计数资料,分别以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userUpload/3(32371).png)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患者入院后需立即进行救治,以便确保其生命安全。手术是救治该类患者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手术属于一种创伤性救治方式,且由于患者自身存在差异性,因此,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影响其术后恢复,降低救治效果。在救治过程中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对救治效果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4-6]。安全护理模式充分尊重患者主体地位,以保证其生命安全为原则,围绕该原则,完善科室安全护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护理培训,提高其进行安全护理的责任心与积极性。在安全护理制度规范下,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给予安全护理评估,了解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状况,根据护理风险制定护理措施,针对其中危险性较高者,加强病房巡视,确保患者所使用的医疗器械正常运转,以便给予患者正常医疗器械救治。在此基础上,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减少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的严重影响。本研究给予观察组该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该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从中可见,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对其护理模式进行优化是有必要的,在后续研究中,可对安全护理模式进一步规范,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将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可减少患者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谢萍萍,林美丽.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和预见性护理措施探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 10(15):91-93.
[2]钟丽杰. 分析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健康前沿, 2019, 028(005):179.
[3]邓红梅, 陈文静, 潘菊芳.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及死亡率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 048(006):269-270.
[4]曹小红, 叶秋梅, 潘开菊. 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 当代护士(综合版), 2020, 027(001):120-122.
[5]陈贝贝.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新疆医学, 2020, 50(12期): 1313-1315.
[6]何艳. 观察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预防并发症的效果[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 312(04):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