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后回家怎么康复训练?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   作者:张泉
[导读] 大多数脑外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会出现长时间的意识障碍、
        张泉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大多数脑外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会出现长时间的意识障碍、自主运动能力减退的情况,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这也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出现肢体萎缩。术后患者在神经营养不良的影响下,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肢体恢复情况。一般情况下,脑外伤术后1-3个月是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患者在急性期过后,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可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由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出院回家之后康复训练不能中断,家属应了解更多关于脑外伤恢复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帮助患者运动,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
        一、脑外伤后康复训练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大多数脑外伤患者都能够通过积极治疗恢复健康,但有些患者在可能会出现功能性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更大的压力。现代人健康意识的提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康复后的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患者希望自身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脑外伤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各种并发症,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通过康复训练也能增强患者身体抵抗力,增强患者的治病信心。
        二、脑外伤后的功能障碍有哪些?
        意识障碍:这类患者往往无法与患者主动交流,也不能理解他人的语言。
        认知障碍:患者主要出现记忆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降低的情况。
        行为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障碍、表情冷漠、情绪异常。
        感觉障碍:具体包括痛温觉、触觉、关节位置觉的感觉障碍。而运动觉、平衡觉会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外伤患者主要的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会出现偏瘫、肌肉筋挛、不自主运动等。
        三、脑外伤后的家庭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意识状态,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练。
        1.良肢位
        目的是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将肢体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能够预防异常肌紧张,防止痉挛。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良肢位能够帮助患者防止褥疮、呼吸道感染,改善血液循环。
    患者在出院之后,依然要坚持康复训练,家属应帮助患者进行训练。仰卧位时,给予患者头部支撑,摆正头颈,肩外旋并带动上臂,使前臂向前外旋。健侧卧位时,保证患肩朝前,利用枕垫支撑,使患者的患髋朝前,患腿放置在健腿前,利用枕垫支撑。站立时,指导患者头颈摆正,眼视前方,患臂自然下垂,下肢膝微屈,关节内收。这些体位方法都能够有效预防痉挛,同时也为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打下基础。
        2.运动功能训练
        脑损伤后,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受到损伤,而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家庭护理中,应对患者患侧肢体各关节肌肉进行活动,能够预防关节痉挛、肌肉萎缩,同时也应鼓励患者主动活动。
        上肢及手的训练方法:患者用健侧手握住患侧,使手向各个方向运动。
        下肢运动方法:①仰卧屈膝扭动盆骨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屈,向左右摇动,从而完成骨盆运动。这种方法既能锻炼臀部肌肉,也能够增强下肢的肌肉活动力量。②桥式运动:患者需要仰卧,双膝屈曲并拢,双臂伸直按压床,抬起双臀,这种方法能够锻炼腰部、臀部肌肉,有利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关节被动活动:患者在颅脑损伤之后会出现大脑强直情况从而导致肌张力异常,再加上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关节长期不活动会出现肌痉挛情况。家属协助患者关节被动活动,保证每天活动-2次,并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能够减少损伤。
        3.语言功能训练
        有些脑损伤患者会表现出运动性失语、言语不利,这时应指导患者进行言语训练。在家庭护理中,家属应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多说话,纠正患者的发音。语言功能训练的关键在于帮助患者多说多练,鼓励患者主动说话,说出熟悉的事物或者亲属的名字,由此才能帮助患者恢复语言交流能力。
        4.行为障碍的康复训练
        当患者出现行为异常时通过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纠正不良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家属应多观察患者,当发现患者出现恰当行为时或长时间不出现异常行为时,应给予患者奖励,能帮助患者规范行为。
        5.感觉运动训练
        患者在脑外伤之后,感觉神经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引发感觉障碍,通过听力、视觉、嗅觉、等刺激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恢复。
        听觉刺激:在日常生活中,家属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多听。家属可以利用收音机或者电视机的声音,对患者的听力进行刺激,但要注意噪音混杂。
        视觉刺激:在全视野范围内给予患者系统刺激,比如带患者一起翻看日常生活照片。
        嗅觉刺激:将患者喜欢的味道,比如香水或者食物的味道,放置在患者鼻子前。
        6.步行训练
        患者在出院回家之后,患者以及家属应重视家庭康复训练,通过步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患者可以在平行杠内练习,将平行杠的高度调成患者骨盆高度。
        7.站立站起训练
         患者在进行训练之前应有稳定的座位,保持身体向前倾,上身及头部能够对抗重力,患者的髋关节应保持90°以上的屈曲活动范围。
        8.家庭护理
        重视患者卧床阶段的肢体摆放和护理,脑外伤患者早期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因此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情况,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卧床姿势,注重患者床上运动和护理,帮助患者翻身、拍背。
        9.饮食调整
        患者在康复训练时也应注意饮食调整,少食煎烤、油炸类的食品,减少刺激性食物的食用,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优质蛋白的补充。
        10、生活护理
        患者在早期卧床时也应指导患者多喝水,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可以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与此同时,也要指导患者按时服用药物,患者不能依据自身感受擅自增减药物,同时也应保持良好的心情。当发生突然头晕、意识障碍加重时不要过于慌张,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脑外伤属于常见的颅脑外科疾病,多数是由于暴力所导致。由于患者以及家属缺少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往往会存在错误认知。患者对于疾病治疗存在恐惧心理,无法主动配合。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患者家属无法配合医生帮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但实际上康复训练对患者而言十分重要,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预防肌肉萎缩。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确保患者在出院之后,家属能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