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怎么办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8期   作者:吴应能
[导读]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患病原因主要是吸烟和长期接触有害气体
        吴应能
        宜宾市南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宜宾  644002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患病原因主要是吸烟和长期接触有害气体,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气喘、咳痰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阻止病情发展,降低病死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达到治疗目标,应该与医师密切配合,结合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有效个体化综合治疗。包括病情综合评估、减少危险因素接触、稳定期治疗和急性加重期治疗四部分。那到底该如何预防呢?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
        1)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初为间断性咳嗽,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可有咳嗽,夜间咳嗽常不显著。少数患者无咳嗽症状,但肺功能显示明显气流受限。咳痰:咳少量粘液性痰,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
        2)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表现。早期仅于活动后出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3)喘息和胸闷:在不同时间变化很大,常在活动后出现。

        4)全身性症状:包括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等。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怎么办
        1)减少危险因素接触。戒烟已被明确证明是目前唯一可有效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措施,因此,教育与督导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并避免暴露于被动吸烟。同时嘱患者尽量避免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
        2)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其中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的最重要治疗药物,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包括抗胆碱能药、β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类药物。首选吸入治疗。短期按需应用可缓解症状,长期规律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量。与口服制剂相比,吸入剂副作用少,因此,首选吸入给药。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更为方便,而且效果更好。联合用药可以进一步改善疗效,减少副作用。
        3)对重度、极重度气流受限,以及反复急性加重的患者,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频率和死亡率。但不推荐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
        4)流感疫苗可以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降低死亡率。可每年给予1次(秋季)或2次(秋,冬季)注射。推荐使用含有杀死的或活的、无活性的病毒疫苗,应每年根据预测的病毒种类制备。
        5)各阶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可从康复治疗中获益,可有效减轻呼吸困难程度,改善活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有效的肺康复治疗计划的最短时间为6周,并且康复时间越长,获益越大。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是指患者以呼吸道症状加重为特征的临床实事件,治疗包括吸氧、增加短效支气管舒张剂的剂量和/或频度、加用口服/静脉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等,病情严重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需使用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有合并症,对预后有显著影响,应积极同时干预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应进行长期氧疗,每日吸氧15小时以上。部分患者可进行肺大泡切除术、肺减容术以及肺移植手术。
        7)活动时要注意:活动前后应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尽可能在止喘药发挥最大作用时进行活动;注意心率、呼吸等的变化,活动时如有不适,或运动3~5分钟后上诉指标未能恢复到运动前水平,应与医生研究变更活动类型及运动量;有条件时进行运动氧疗;坚持进行腹式呼吸及缩唇呼气训练。
        8)吸烟是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吸烟者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患病后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被动吸烟亦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

        9)还有一些疾病,如肺结核,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也会慢慢发展成为阻塞性肺病。所以,患了肺结核,应该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如果反复发作,时间长后,也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
        10)注意调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理调节。很多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都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情。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治疗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应当采取综合性措施,其中,重视因躯体疾病所引起的心理和情绪障碍并予以一定的心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增强对病情的认识及防治能力,消除消极悲观态度及焦虑情绪,克服对疾病症状的恐惧心理,改善其依从性,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医护人员要以自己的乐观情绪来影响病人,鼓励病人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指导进行体能锻炼,帮助病人提高活动能力;必要时也可采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
        总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不及时,可严重致残,并出现呼吸衰竭和肺心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必须高度关注,远离疾病的困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