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多种免疫学检测方法在肺结核与肺外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   作者:陈忠辉 陈威
[导读] 评价在肺外结核和肺结核临床诊断中应用免疫性多种检测方法的价值。方法:评价对象选择于时间段2019.7-2020.7在我院就诊的结核病患者120例,其中83例为肺结核,37例为肺外结核,对患者实施多种免疫学检测,其中包括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抗体检测、蛋白芯片检测、TB-PPD检测,比较检测结果。
        陈忠辉  陈威
        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  感染科三病区  江苏  启东  226200
        【摘要】目的:评价在肺外结核和肺结核临床诊断中应用免疫性多种检测方法的价值。方法:评价对象选择于时间段2019.7-2020.7在我院就诊的结核病患者120例,其中83例为肺结核,37例为肺外结核,对患者实施多种免疫学检测,其中包括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抗体检测、蛋白芯片检测、TB-PPD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实施LAM、38KD检测,肺结核患者和肺外结核患者阳性检出率差异性显著,P<0.05;IGRAs检测,肺结核患者和肺外结核患者阳性检出率最高,其他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在肺外结核和肺结核临床诊断中应用多种免疫学检测均具有差异性,联合应用可避免发生漏诊情况,建议推广。
        【关键词】肺外结核;肺结核;免疫学检测;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抗体检测;蛋白芯片检测;TB-PPD
        结核病在临床上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较为常见,致病原因为结核杆菌,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尽管近些年来越来越重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但是形势仍然严峻。结核杆菌会对身体多个脏器造成累及,多见于肺部感染,在临床诊断中肺外结核的诊断难度较大[1]。对结核病实施尽早诊疗对其防治意义重大。而选择一种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极为必要。本次研究主要观察多种免疫学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呈现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评价对象为在我院就诊的结核病患者120例,就诊时间段为2019.7-2020.7,以感染部位为依据,其中83例为肺结核,37例为肺外结核,其中包括76例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8.25±3.40)岁为评价对象年龄均值,年龄范围为31-65岁,其中肺结核中40例为继发性肺结核,30例为结核性胸膜炎,13例为血行播散性结核。所有患者均通过实验室、影像学、临床表现等临床诊断方式,与肺结核诊断标准相符。所选患者均知情本研究,自愿配合。
1.2方法
        对患者实施多种免疫学检测,其中包括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抗体检测、蛋白芯片检测,IGRAs,即γ干扰素释放试验方法:利用结核感染Y细胞检测试剂盒,4mL抗凝血(肝素),在测定管、阳性对照管、阴性对照管中加入1mL,在温度37℃中实施24h培养,每分钟13000r,10min离心处理,对上清液进行选取,在酶标试剂中加入,实施二次温育,实施酶标检测,以校准品浓度,对IFN-γ含量进行计算,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否实施判断。结果判断依据:N代表阴性对照组含量,P代表阳性对照管含量,T代表测定管含量,阳性结果判断依据为N≤400时,一旦P-N值无限制,T-N≥N/4且≥14。蛋白芯片检测,主要包括LAM、38KD、16KD,将200mL A试剂滴入芯片窗口,渗入完全后,300mL B试剂加入,渗入完全后,500mLC试剂加入,渗入完全后,300mL D试剂加入。反应完成后,在芯片仪中放入芯片,分析结果。LAM、38KD、16KD抗体中只要有一项呈阳性,可表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核抗体,即IgM、IgG,将封闭液1滴加入反应孔中间(检验板),样本稀释液1滴加入,10min之内判定结果,判定依据:出现质控线C,仅出现T1反应线,证实出现抗结核IgM,仅出现T2反应线,证实出现抗结核IgG,一旦T2和T1反应线同时存在,证实同时出现IgG和IgM。仅有质控线C,证实为阴性结果。TB-PPD检测试剂对患者阳性率进行判断。
1.3观察指标
    比较免疫学检测方法的阳性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和分析应用软件包SPSS23.0,数据中t验证计量数据实施检验,表示方式为(±s),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判定标准,表明比较差异性显著。
2 结果
        实施LAM、38KD检测,肺结核患者和肺外结核患者阳性检出率差异性显著,P<0.05;IGRAs检测,肺结核患者和肺外结核患者阳性检出率最高,其他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表1显示详情。
       
3 讨论
        结核病的诊断金标准为痰培养,但是诊断时间较长,而且要与活菌接触,较低阳性率。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对痰涂片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比如检验技术、染色质量、痰液质量等,使得阳性率降低,同时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所造成的干扰无法排除[2]。因此痰涂片和痰培养均无法实施有效诊断。免疫学检测优势较为明显,不必与活菌接触,快速、操作简便等,可使临床需求得以满足[3]。但是不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差异性也较大,本研究选择三种免疫学检测方法,即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抗体检测、蛋白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实施LAM、38KD检测,肺结核患者和肺外结核患者阳性检出率差异性显著,P<0.05;IGRAs检测,肺结核患者和肺外结核患者阳性检出率最高,TB-PPD检测对肺外结核和肺结核检出率均较高,其他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若想提升诊断准确性,可联合应用。
        综上所述,在肺外结核和肺结核临床诊断中应用多种免疫学检测均具有差异性,联合应用可避免发生漏诊情况,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强中,胡清利.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硅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02):181-183.
[2]李艳红,李春艳,陈天芳,杨静芬.实时荧光定量PCR与痰涂片抗酸染色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0):128-130.
[3]殷晓云,朱晓燕,朱捷,陈慧,赵静,张晓龙,胥萍.多种免疫学检测方法在诊断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时的效能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9,24(09):1660-1664.

陈忠辉,副主任医师,陈威,副研究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