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   作者:周春娜 袁晓洁 初海鹏 李云鹏 王雪冬 梁庆华
[导读]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肌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8年2月-2019年7月因子宫肌腺病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患者总数为102例,依照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1例。
        周春娜 袁晓洁 初海鹏 李云鹏 王雪冬 梁庆华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肌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8年2月-2019年7月因子宫肌腺病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患者总数为102例,依照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1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单一腹腔镜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联合治疗的效果。结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以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也优于对照组,两者数据具有明显的差距,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子宫肌腺炎的临床实践中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单一腹腔镜治疗,故而应当在临床实践中更多推广该方式。
        【关键词】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
        子宫肌腺病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子宫类疾病,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月经增多且经期延长[1]。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为中年女性,但如若未对该疾病进行应有的重视,很容易使患者生育能力下降,严重时会导致其出现不育,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最主要的方式是腹腔镜治疗。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治疗子宫肌腺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现有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所涉及的对象是2018年2月-2019年7月因子宫肌腺病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患者总数为102例,依照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1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是(32.12±1.21)岁;平均患病时间是(1.21±0.76)年。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是(33.34±1.09)岁;平均患病时间是(1.18±0.83)年。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患病时间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后并未发现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单一治疗方式。主要表现为对患者进行全麻,而后建立相应的人工气腹,通过对患者盆腔以及腹腔进行检查,对病灶位置和大小进行了解,如若发现组织出现粘连现象则应当将其分离;而后在病灶最为突出的位置展开切口,完成对病灶的切除,进而再次利用腹腔镜对患者腹腔内情况进行观察,观察完毕后进行切口的缝合。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进行治疗。用药方式为在患者术后初次月经第一天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3.6毫克,间隔28天后再次进行治疗,治疗次数共3次。
1.3 观察指标
        利用自制表评估治疗效果,将治疗效果分为四种,即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进行逐一判断[2]。治愈为患者病灶被完全切除,且术后恢复效果良好;显效为患者大部分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有效为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得以被改善;无效则是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症状并未得到任何缓解。同时利用自制表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住院时长、手术出血量等内容[3]。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经t检验,计数数据用[n/%]表示,组间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经卡方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将单一治疗方式与联合治疗方式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以后可以发现,联合治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1%,而单一治疗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3%,联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要好于单一治疗。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的指标对比
        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肌腺瘤在中年女性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数据近些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4]。同时该疾病还具有一定的复发性,所以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应当对该疾病予以高度的重视。
        经过实践研究可以发现,联合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治疗方式,联合治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1%,而单一治疗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3%,且联合治疗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好于单一治疗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由此可见,应当将联合治疗方式推广到子宫肌腺病的临床治疗实践当中去。
参考文献
[1]刘玉萍.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1):181-183.
[2]周晓辉.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20,34(20):293.
[3]严爱元.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0):72,75.
[4]潘竹.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1):14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