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肩痛应用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改善评价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   作者:胡定香
[导读] 目的:探索脑卒中偏瘫肩痛应用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择取58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划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综合康复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VAS评分、治疗前后FMA评分、治疗前后NIHSS评分。
        胡定香
        江苏省荣军医院康复治疗部  江苏无锡  214035
        摘要:目的:探索脑卒中偏瘫肩痛应用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择取58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划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综合康复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VAS评分、治疗前后FMA评分、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数据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3.26±0.27)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为(65.26±8.27)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为(19.72±6.19)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减低患者疼痛感并增强其肩关节能力和神经功能,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类治疗方法。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作用
        脑卒中偏瘫是一类临床高危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致残率和致死率均比较高[1]。大多数脑卒中偏瘫患者均会并发肩痛,需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并增强其肩关节能力和神经功能,故对现代治疗方案进行研究十分重要且必要。目前,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已在临床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不错的临床反响[2]。故本文将对综合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共58例,采用摸球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奇数号,共29例,男21,女8;年龄65-79(70.18±4.22)岁。观察组为偶数号,共29例,男20,女9;年龄66-58(70.16±4.19)岁。筛选标准:(1)均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2)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及其家属。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的患者。(2)患有其他恶性疾病或家族遗传疾病的患者。两组间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操作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主要为肢体功能锻炼、肢体按摩等。
        对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成立专业治疗小组,详细分析患者的身心状态及其肩关节情况,据此开会讨论并制定科学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主要包括:(1)心理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不仅长期受病痛折磨,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治疗易使其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者会拒绝治疗,严重影响治疗措施的实施,故治疗人员应当科学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心理暗示法,即讲解以往成功治疗案例,暗示患者可以治愈,从而提高其治疗信心和动力,自愿、主动接受康复治疗。(2)肢体康复: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极难进行自主活动,治疗人员应叮嘱患者采取仰卧位,协助患者进行手臂外旋、外展运动,当患者选择侧卧位时应指导患者患侧肩部向前伸并保持与肘部垂直,托住患者肩部放置软垫以减轻肩部受压情况,当患者关节功能有所恢复且能进行自主活动时,应协助患者练习翻身、坐起训练,并有意识活动肩关节。(3)理疗: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患者患侧肩部疼痛区域进行照射,每次照射时间控制在25-30min,一天理疗一次。(4)按摩:针对患者患侧肩针、肩前和肩后穴位进行按压,选择胸大肌、肩胛下肌等肌肉群,采用推、拿、滚手法进行按摩,按摩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按摩力度,即对痉挛期患者力度轻缓,缓解期患者力度稍重,每日按摩2-3次,每次按摩10min。
1.3观察指标
        (1)统计治疗前后VAS评分,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感越强烈。(2)统计治疗前后FMA评分,采用Fugl-Meyer评价量表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越强。(3)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以NIHSS标准为参考评价神经功能,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强。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计数(χ2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2.1治疗前后VAS评分
        治疗前数据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FMA评分
        治疗前数据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治疗前后NIHSS评分
        治疗前数据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综合康复治疗即由专业治疗团队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立足心理治疗、肢体康复、理疗、按摩几个方面全面提升治疗效果,减低患者疼痛感并增强其肩关节能力和神经功能。具体来说:心理治疗为综合康复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通过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认识到积极配合综合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治疗依从性;肢体康复即对患者肢体关节进行保护和锻炼,既能缓解其关节疼痛感,又能促进其肩关节功能恢复;理疗即利用红外线照射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按摩即通过按压既定穴位而改善患者肌肉和关节情况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3-4]。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到,相较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感更低,关节功能和神经功能更强,由此可佐证综合康复治疗对减低患者疼痛感并增强其肩关节能力和神经功能的重要作用,说明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来说,综合康复治疗相较于常规治疗更加科学有效,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作用巨大,故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从而有效提升治疗质量[5]。综上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可满足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治疗需求,是脑卒中偏瘫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医学措施,本次试验由于患者例数有限,故有分析不足之处,仍需对综合康复治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高月, 韦丹.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度的改善作用[J]. 饮食保健, 2018, 5(008):115.
[2] 沈杰, 范利, 王晨,等. 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肩痛的影响[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 010(012):7-9.
[3] 马甜. 应用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效果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035(025):163-164.
[4] 许荣梅, 张军鹏, 张雁儒,等. PNF拉伸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1, 43(01):34-36.
[5] 张林燕, 胡进, 黄菊明. 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后肩痛的预防效果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 2019, 026(010):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