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尿激酶溶栓在血液透析长期导管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   作者:侯万萍
[导读] 目的:对患者血液透析过程长期使用导管时,采取预防性尿激素酶溶栓的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我们医院30例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A组与研究B组。研究B组,常规性封管方法;研究A组,预防性尿激酶溶栓护理方式。
        侯万萍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1500
        【摘要】目的:对患者血液透析过程长期使用导管时,采取预防性尿激素酶溶栓的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我们医院30例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A组与研究B组。研究B组,常规性封管方法;研究A组,预防性尿激酶溶栓护理方式。对比研究A组与研究B组患者透析过程(QB、PA、PV)与Kt/V情况。观察患者导管堵塞情况以及治疗时渗血情况、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研究A组Kt/V情况与透析过程情况比研究B组更加明显,P<0.05。研究A组透析器的凝血情况比研究B组明显更优,P<0.05。研究A组患者出现导管堵塞情况比研究B组显著更少,P<0.05。两组患者置管口的渗血情况对比在统计学范围内无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降低了透析器凝血情况,提高了透析效率,促进了对患者的治疗。
        【关键词】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溶栓;预防性尿激酶
血管通畅性决定了患者血液透析是否成功。由于疾病发生率的不断提高以及老年化情况越来越严重,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实施长期导管成为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如感染、栓塞等。所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重要。本次实验选取我院部分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患者进行研究,实施预防性尿激酶溶栓护理,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我们医院2019年8月-2020年9月期间治疗的30例通过长期导管来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研究A组与研究B组。研究B组患者8名男性和7名女性,平均在(59.42.0)岁,共进行1055次试验HD;研究A组患者10名男性和5名女性,平均在(60.52.1)岁,共进行1060次试验HD。研究A组与研究B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在统计学范围内无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血液透析前,取下导管的纱布,铺上治疗巾,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通过碘伏棉球来对导管接头处消毒,并将肝素帽用无菌纱布来拧下。导管动静脉的接口处通过注射器(5ml)来抽取血液与封管液,并推注到无菌纱布上来查看血栓情况。当导管顺畅后再注入抗凝剂,然后在动脉位置实施血液透析,结束后通过生理盐水(10ml)对导管进行消毒处理。对于超过五天时间的透析患者,通过肝素原液来进行封管处理以防止出现堵管情况。
溶栓过程与方法:患者血液透析前进行封管液与少量血液的回抽,出现流速不顺畅时则减缓速度,当流速稳定或变化不大时则判断为阻塞不完全,当无法抽出血液时则判断为阻塞完全。研究A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之前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导管模式,并推注尿素酶溶液。然后将其保留半小时后,每10分钟、连续两次注入生理盐水(0.3ml)。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重复两至三次上述操作。当患者出现导管不畅时,通过稀释后的尿激酶,行两小时的溶栓泵入,待患者导管畅通后的每个月进行一次溶栓泵入,将其结果记录下来。
1.3观察指标
    对比研究A组与研究B组患者透析过程(QB、PA、PV)与Kt/V情况。观察患者导管堵塞情况以及治疗时渗血情况、透析器凝血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通过统计学SPSS软件来分析与处理研究A组与研究B组患者透析过程中的相关数据,用%来表示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验;用()来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当P<0.05时,数据的差异对比在统计学范围内有意义。
2 结果
2.1对比研究A组与研究B组患者透析过程(QB、PA、PV)与Kt/V情况,如下表1所示。

上表显示,研究B组Kt/V为(1.050.18),QB是(185.7847.22)ml/min,PA是(-190.7744.69)mmHg,PV是(206.5141.32)mmHg;研究A组Kt/V为(1.290.26),QB是(238.6459.82)ml/min,PA是(-117.3321.50)mmHg,PV是(112.9119.77)mmHg。研究A组Kt/V情况与透析过程情况比研究B组更加明显,P<0.05。
2.2 对比研究A组与研究B组患者透析器的凝血情况,如下表2所示。

   上表显示,研究A组透析器的凝血情况比研究B组明显更优,P<0.05。
2.3 研究A组患者出现导管堵塞情况比研究B组显著更少,P<0.05。两组患者置管口的渗血情况对比在统计学范围内无意义,P>0.05。
3 讨论
尿激酶药物具有很强的特异性溶栓,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出血率,而且具有较低的成本,在临床医学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如果尿激酶使用过量,会导致患者发生新血栓而并发出血。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静脉导管堵塞,造成患者血液透析效果受到影响。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研究A组Kt/V情况与透析过程情况比研究B组更加明显,P<0.05。研究A组透析器的凝血情况比研究B组明显更优,P<0.05。研究A组患者出现导管堵塞情况比研究B组显著更少,P<0.05。两组患者置管口的渗血情况对比在统计学范围内无意义,P>0.05。说明了预防性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降低了透析器凝血情况,提高了透析效率,从而改善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钱淑萍. 尿激酶溶栓在留置血液透析长期导管中的应用与效果评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010(004):116-117.
[2]刘晓丽, 李桂英, 王晓英,等. 早期尿激酶应用对慢性肾衰竭静脉置管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防治效果研究[J]. 临床误诊误治, 2020, 033(004):52-56.
[3]赵君. 浅谈非热康谱仪合并尿激酶溶栓对股静脉导管溶栓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v.3(33):45-45.
[4]何志婷, 刘琼, 梁维,等. 尿激酶联合阿加曲班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血管通路急性血栓形成后溶栓治疗及预防的效果[J]. 疑难病杂志, 2018(9):909-9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