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黑龙江 牡丹江157009
摘要:目的:观察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在术后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0名膀胱癌病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化疗干预,观察组在上述前提下行多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干预,记录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复发率、初次复发时间、毒副反应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可有效治疗膀胱癌,有利于降低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患者治疗依从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膀胱癌;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
近几年,膀胱癌已经成为造成现代人们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该病多以遗传、慢性炎症等因素而引起[1]。待患者就诊时,症状往往已至中晚期,预后结局较差。现代资料报道:及时干预疾病对于改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局意义重大,晚期膀胱癌病例的5 年存活率在30%以下[1]。目前,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但是术后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所以术后选择正确的手段控制病情发展,有利于避免肿瘤浸润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等现象的恶化。目前,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的常规方案,但该手段的疗效并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因此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手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0名膀胱癌病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2.44±3.89岁;病理分期:Ⅲ期20例、Ⅳ期10例;肿瘤直径:2.1 ~6.0 cm,平均直径:3.15±0.34cm。观察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2.68±3.95岁;病理分期:Ⅲ期21例、Ⅳ期9例;肿瘤直径:2.0~6.2 cm,平均直径:3.18±0.36cm。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 2方法 两组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前,首先仔细检查电切镜功能是否正常,确定窥镜成角30°。将高频电切刀设置为100~300万次/s,冲洗液应从膀胱上方1m进行清洗,切忌含有电解质而使膀胱受损。置入电切镜,拔出镜芯,利用窥镜检查病灶实际情况。切开基底部,电切至肌层膀胱肿瘤处,切除方案应按照病灶面积、肿瘤是否带蒂等进行判断。(1)对照组行常规化疗干预:分别于第1d、8d按照1g/m2的剂量静注吉西他滨干预,按照30mg/m2的剂量静注顺铂,每周一次,于放疗休息阶段实施化疗,治疗周期共两个月。治疗过程中,医师应定期监测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方面改变情况。对于白细胞等因子水平减少的情况给予对症治疗方案。(2)观察组在上述前提下行多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干预,每次20mg 吡柔比星,1次/d,两组均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1)2年复发率;(2)初次复发时间;(3)毒副反应情况;(4)生活质量评分;(5)血清因子:CEA、CA125、FGF、CA19-9以及VEGF;(6)生存时间。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分析 观察组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生活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分别为(88.63±2.45)分、(85.72±2.09)分、(89.16±2.87)分、(86.83±2.84)分;对照组分别为(68.72±1.59)分、(69.30±1.63)分、(67.51±1.68)分、(66.97±1.73)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2年复发率、初次复发时间、生存时间分析 对照组2年复发率、初次复发时间、生存时间分别为3.33%(1/30)、(12.61±2.13)个月、(14.96±3.05)个月;观察组分别为16.67%(5/30)、(18.97±2.78)个月、(23.47±3.87)个月;两组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毒副反应情况分析 对照组出现3例膀胱刺激征、3例血尿、1例尿道狭窄、2例过敏,发生率为30.0%;观察组出现1例膀胱刺激征、1例尿道狭窄,发生率为6.67%;两组差异显著(P<0.05)。
2.4两组血清因子分析 观察组CEA、CA125、FGF、CA19-9以及VEGF分别为(8.14±1.32)μg/L、(22.18±2.45)U/L、(9.86±0.78)pg/L、(22.30±2.41)U/L、(20.85±2.19)ng/ml;对照组分别为(13.63±1.88)μg/L、(36.91±3.82)U/L、(16.39±1.55)pg/L、(34.30±3.11)U/L、(34.88±3.36)ng/ml;两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近几年,由于膀胱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所带来的危害受到临床广泛的关注,目前,放疗是治疗该病的常规手段,即使对于肿瘤转移情况也具有较好的效果[2],这有利于加快转移灶的消失,延缓病情进展状态,但是病情后期仅通过提高放射剂量控制病灶的扩大、转移已经无法达到人们的要求。所以积极增加放疗作用,抑制病灶面积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治疗该病的常规术式,但是该方案仅对早期膀胱癌的疗效理想,对中晚期症状的控制以及预后结局仍存在较大的不足。近年来,化疗手段越来越受到医师的推荐,其主要经注射化疗药物,从而达到提高癌细胞敏感性的目的。此外,化疗药物也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发展[3]。目前,化疗联合膀胱内灌注成为治疗膀胱癌的一线方案。吡柔比星为蒽环类药物,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功效,且效果显著优于阿霉素。该药物有利于加快癌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抗癌的目的。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其可干扰DNA双链,进而拮抗DNA聚合酶活性,有利于影响DNA复制,最终达到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利用该药物进行膀胱热灌注干预,有利于提高局部药物浓度,缩短了癌细胞凋亡的时间,同时还能够促进受损DNA的修复,提高了病灶对药物的敏感性,改善了临床疗效。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的优点主要为:(1)对于肿瘤细胞来说,化疗会引起其亚致死性DNA受损,热灌注则会促进受损DNA的修复,两种手段的作用机制不同,协同功效理想;(2)化疗能够利用其细胞毒效果而达到降低病灶范围的目的;(3)它们作用于细胞周期的时间有所差异,从而发挥互补效果,并未增加总体治疗周期,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总之,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可有效治疗膀胱癌,有利于降低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患者治疗依从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毅超,刘云军,陆小玲,等.调强放疗与同步吉西他滨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膀胱癌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分析[J].癌症进展,2018,16(2):222-225,235.
2. 张红森. 吡柔比星联合沙培林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15(01):8-11.
3. 商家铭. 吡柔比星热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探讨[J]. 海峡药学,2019,31(7):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