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   作者:聂绪军
[导读] 目的:分析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社区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结果:研究组干预90天后血压、低密度脂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慢性病管理
        聂绪军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第二人民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56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社区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结果:研究组干预90天后血压、低密度脂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应用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有利于改善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 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老年高血压;效果评价
        引言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可在无任何临床表现的情况下发病,同时由于血管壁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极易引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社会管理在高血压疾病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有研究指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
        选取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 8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 60~75 岁,平均(68±2.02)岁。研究组男20:20例;年龄62~76岁,平均(71±2.1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障碍疾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⑴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管理:包括遵医就诊、严密监测患者血压等。⑵研究组实施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①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应定期对患者开展高血压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宣教内容主要包括: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高蛋白质等类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少食油腻、带寒、辛辣刺激、不易消化等食物;多饮水,保证大便正常通畅;多补充人体所需营养,严禁烟酒,由此可增强自身免疫力。监测血压:指导患者正确测量血压,嘱咐其要定期进行血压测定,一旦发现问题可及时处理,防止错过最佳治疗阶段。培养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生活习惯和作息;加强锻炼,多参加社区举办的体育活动,进而提升自身免疫力。②建立并完善管理系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血压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针对性健康计划,能够切实可行,确保计划的完整实施。此外,要保证患者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随访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状况。③完善信息系统:针对每一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保证其基本信息情况(如姓名、年龄、性别、电话、家庭因素、饮食习惯、病症等方面)能够详细输入电脑,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后的血糖水平和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 x ˉ±s ) 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干预90天后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 论
        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改革,维护患者机体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已经成为临床工作重点。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临床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尤为重要。但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加之高血压病程较长,大多数患者无法长期住院治疗,因此需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其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医疗压力,还可为居家治疗患者提供持续干预与高血压疾病管理。
        社区实施慢性病管理模式把自我管理和定期随访等结合,让患者更加积极参与进来,提高患者配合度 。在社区实施慢性病管理模式是国家对疾病健康的重视,在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基础模式上发展而来,充分扩宽社区医疗和护理工作中的基本职能,有效发挥重要作用。
        结束语
        综上,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肯定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海艳,叶运莉,朱贤,等.社区高血压病管理对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12):1086-1089.
        [2] 董婷,刘素珍,李继平,等.四川省城市社区慢性病病人对社区慢性病管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J].护理研究,2017,31(5):597-599.
        [3] 张冉,路云,张闪闪,等.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模式及疾病相关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8):1003-1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