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对小儿乳牙龋治疗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   作者:王琳
[导读] 目的 以小儿乳牙龋为判定对象,观察分析开展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的效果。方法 病例对象取116例小儿乳牙龋患儿,以数字号形式随机进行患儿划分,即甲组(n=58)、乙组(n=58)。行低速涡轮转修复技术治疗甲组,行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乙组。
        王琳
        滨州医学院,山东省威海市 264003,
        摘要:目的  以小儿乳牙龋为判定对象,观察分析开展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的效果。方法  病例对象取116例小儿乳牙龋患儿,以数字号形式随机进行患儿划分,即甲组(n=58)、乙组(n=58)。行低速涡轮转修复技术治疗甲组,行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乙组。分析治疗疗效、外观恢复时间和牙齿功能恢复时间,对不同方法治疗取得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后,在治疗疗效率统计中,甲组、乙组所占比分别是87.93%、98.28%,较前者,乙组所占比更高(P<0.05)。外观恢复时间、牙齿功能恢复时间比较,治疗后,较甲组,乙组用时更短(P<0.05)。结论  对小儿乳牙龋患儿行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时,搭配高强度玻璃离子材料进行,疗效显著,有助于患儿牙齿功能和外观的修复,修复成功率高。
        关键词:小儿乳牙龋;无创伤修复技术;高强度玻璃离子
        在儿科疾病中小儿乳牙龋是临床常见症,早期发病无显著症状表现,易被患儿和家长忽略,往往发现时龋齿已被腐蚀。另外,受小儿年龄影响,其自我表达力和感知力低下,易将治疗最佳时机错失,诱发患儿产生不会伤感,甚至还会损害患儿牙体,使其咀嚼功能受影响。而且,有研究指出,患儿龋齿牙冠发生损伤,能对其舌部和唇部产生刺激,口腔组织受损,口腔健康受影响[1]。基于此,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及早开展有效合理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有报道表明,高强度玻璃离子是临床常见治疗牙病的填充材料,有较高耐磨性[2]。现对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的应用情况做进一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以2019.5为研究起始,直至2020.12,随机取116例小儿乳牙龋患儿为对象,组别分设划分,即甲组(n=58)、乙组(n=58)。甲组中,男女例数比32/26;年龄(5.42±1.25)岁;乳牙龋87颗,复面、双面和单面所占颗数是13颗、34颗和40颗。乙组中,男女例数比33/25;年龄(5.39±1.28)岁;乳牙龋84颗,复面、双面和单面所占颗数是12颗、33颗和39颗。病例差异小(P>0.05)。
1.2入选与剔除标准
1.2.1入选标准
    此研究选取的小儿乳牙龋患儿均已经X现、气枪检查确诊;研究所选患儿年龄均不低于2岁,但未超过10岁;选取对象知晓同意研究进行。
1.2.2剔除标准
        牙髓暴露患儿;牙髓炎史患儿;出血性倾向严重和出血性病症者;对研究进行不配合者。
1.3方法
        行低速涡轮转修复技术治疗甲组,以低速涡轮转作为主要治疗仪器,有效清理患儿龋洞内软龋、腐败组织和脱钙无基釉质,尽可能将和接近髓腔的牙本质保留,防止穿髓情况发生,有效清洗髓腔,随后吹干窝洞并将唾液隔离,根据龋洞大小对玻璃离子水门汀合理调配,有效填充患儿龋洞,待填充处硬固后实施修复,随后对咬合关系进行调节并予以打磨,同时嘱咐患儿家长在患儿治疗60分钟内禁止进食。
        行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乙组,去除牙表面软垢,将冲洗后棉签置于患牙部位,能将唾液隔离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随后清除干净龋洞内病变组织,对龋洞实施清洗并吹干。根据龋洞大小对玻璃离子水门汀合理调配,有效填充患儿龋洞,待填充处硬固后实施修复,随后对咬合关系进行调节并予以打磨,同时嘱咐患儿家长在患儿治疗60分钟内禁止进食。
1.4评价标准
        以治疗后为判定时间,评估患者治疗疗效情况,标准划分以显效、好转和无效进行,其中,在修复方面,填充物完好,未有继发性龋和脱落情况发生,满足上述符合显效;在修复方面,填充物良好,但边缘有缺损情况出现,满足上述符合好转;在修复方面,填充物出现脱落,而且有继发性龋出现,满足上述符合无效。
1.5统计学分析
    处理数据工具选择SPSS25.0,将数据输入,卡方检验、t检验分别行率指标、评分指标表示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P<0.05差异大。
2结果
2.1对比治疗疗效
    治疗后,在治疗疗效率统计中,甲组、乙组所占比分别是87.93%、98.28%,较前者,乙组所占比更高(P<0.05),见表1。

2.2对比外观恢复时间和牙齿功能恢复时间
    外观恢复时间、牙齿功能恢复时间比较,治疗后,较甲组,乙组用时更短(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乳牙龋又名小儿蛀牙,从小儿出生半年第一颗乳牙萌生至12左右乳牙完全替换期间,易发生龋齿。研究发现,小儿乳牙龋发生和多因素相关,如习惯性侧偏咀嚼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母乳喂养和牙齿未整齐排列等[3]。受年龄影响,大多数小儿缺乏自理能力,不配合刷牙,如果食物残渣在牙齿表面长时间覆盖,则易形成牙菌斑,增加细菌感染,若有酸性物质出现,则易破坏其牙齿珐琅质,产生龋洞,不但易诱发多发牙髓病症发生,如跟肩周炎、牙髓炎等,而且还会使其口腔健康带来影响,甚至还会使小儿牙齿美观度受影响。故而,对于这一情况,修复治疗的早期开展非常重要。
        低速涡轮转修复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小儿乳牙龋的常用方法,但由于修复期间产生的噪音较大,加之患儿需要承受强烈疼痛感,易使患儿出现抵触或抗聚心理,影响修复效果。基于此,临床应另寻一种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无创伤修复技术的开展,利用牙科器械,可完全去除龋坏牙体组织,使患儿疼痛感减轻,再者此技术的应用不会产生噪音,已被患儿所接受[4]。另外,在开展无创伤修复技术时,修复材料选择高强度玻璃离子,能有效修复患儿受损牙。因为该材料有较好粘结性,且抗压强度好,加之这一材料内所含氟离子,能使龋齿再发情况发生有效降低,有较高修复安全性[5]。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116例小儿乳牙龋患儿为对象,经对上述分析总结可知,开展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时搭配高强度玻璃离子材料进行,在修复乳牙龋方面较好效果,而且还能使患儿术后恢复时间缩短,有助于患儿不适感减轻,同时还能使患儿治疗配合度提升,保证预期治疗疗效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对小儿乳牙龋患儿行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时,搭配高强度玻璃离子材料进行,疗效显著,有助于患儿牙齿功能和外观的修复,修复成功率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延进.小儿乳牙龋治疗中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9):126-128.
[2]王欢欢.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对乳牙龋患儿治疗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06(35):172-173.
[3]孙拓祺.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修复技术在低龄儿童龋病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7):96-97.
[4]李响.小儿乳牙龋治疗中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的应用价值探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01):108-109.
[5]马江花.小儿乳牙龋治疗中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的实施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05(09):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