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式健康教育模式在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体检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7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   作者:向云珍 毕鸿雁(通讯作者)
[导读] 目的:探讨 PDCA 式健康教育模式在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 326 例体检者根据体检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6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 PDCA 式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
        向云珍   毕鸿雁(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云南昆明    650031
        摘要:目的:探讨 PDCA 式健康教育模式在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 326 例体检者根据体检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6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 PDCA 式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体检时间短于对照组,体检效率及体检可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体检后,两组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及体检报告阅读能力评分均升高,HAMA、HAMD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体检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 式健康教育模式在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的使用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体检者的健康知识知晓度和体检满意度,改善其心理状态。
        关键词:健康管理;PDCA;健康教育;身心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体检中心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6 月的 326 例体检者按照体检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63 例。对照组男 79 例,女 84例:年龄 18-65 岁,平均(42.85±11.2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21 例,高中及中专 42 例,大专以上 100 例。观察组男 76 例,女 87 例;年龄 18-70 岁,平均(44.58±14.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23 例,高中及中专 44 例,大专以上96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参与本研究的医护人员共 12 名,均为本科学历。两组体检者均由该 12 名医护人员参与。纳入标准:体检者一般资料完整,自愿配合本研究;参与本研究的医护人员均未发生人员变动情况。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有认知障碍及无法沟通者;中途退出不能继续配合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包括体检前口头告知体检流程、环境设施、收费标准、注意事项等信息,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体检后对结果进行评价,指导健康生活方式。
        观察组给予 PDCA 式健康教育模式,按以下流程进行干预管理。
        首先,建立 PDCA 式健康教育管理小组。通过综合能力考量小组成员,组成医疗技术组、客户服务组、礼仪培训组、外联组、科研组等多个小组,每组由 1 名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担任组长。其次,进行人员的培训:以科室编写的健康教育培训资料及远程网络课堂等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拓宽知识面。群体干预:提供多途径的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在接诊台及等候区设立专栏展示体检须知、体检流程、体检项目及费用、体检环境方位等信息,同时放置健康教育手册,供体检人员及家属阅读。个体干预:根据体检者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如妇科体检人员应详细询问前 3 d 内是否使用阴道药物,老年体检者因多合并高血压等心脑血脑疾病,应建议其携带相关药物,以免发生意外;然后进行检查。科室应组成考核小组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随机和定期检查,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并对医护人员的反馈及建议进行记录分析,记录留档。以问卷、网络回访等形式对体检者进行调查,汇总问题及改善建议,每月针对医护人员及体检者的反馈信息召开会议,共同分析薄弱环节,找出根本问题探讨分析,定期改进健康教育方案,并将意见及改进信息纳入下一循环的计划工作中。最后,在体检结束后应向体检者详细讲解报告,告知各指标的意义及反馈的身体信息,保证其知情权及隐私权,并提供后期治疗或预防保健的相关建议。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体检效果。以体检时间、体检效率、体检可信度进行评估,总分 10 分,分值越高表示体检效率及体检可信度越高。②健康知晓情况,包括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及体检报告阅读能力,总分均为 10 分,分数越高表示知晓度越高。③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体检者对健康教育、体检环境、体检流程、体检结果说明及个人隐私保护的满意度,每项100 分,≥80 分为非常满意,60-79 分为满意,<60 分为不满意,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④心理状态。分别于体检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其中 HAMA 评分≥14 分时,判定为焦虑,HDMD 评分≥18 分时,判定为抑郁,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 n/%表示,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用 t 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检者的体检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体检时间短于对照组,体检效率及体检可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图 1)。
       
        2.2 两组体检者体检前、后的健康知晓情况比较
        体检后,两组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及体检报告阅读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图 2)。
      
        2.3 两组体检者的体检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健康教育、体检环境、体检流程、体检结果说明及个人隐私保护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1)。

        2.4 两组体检者体检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
        体检后,两组的 HAMA、HAMD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图 4)。
       
        3 讨论
        体检中心作为医疗服务的科室,有效的管理模式及医护工作能提高工作质量,但常规医护中部分体检者对体检流程、注意事项及体检的重要性等不明确,导致体检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影响满意度。健康教育是宣传推广疾病常识和体检知识的有效手段,一般的健康教育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介绍体检流程及注意事项上,无法提供更系统化的教育形式满足体检者对体检服务的需求。
        PDCA 式健康教育模式以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程序环环相扣对质量管理进行循环利用,并通过问题反馈不断改进计划,提高医护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体检时间短于对照组,体检效率及体检可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体检后,两组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及体检报告阅读能力评分均升高,HAMA、HAMD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体检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计划阶段首先组建专业的健康管理小组,通过各小组的配合完成医护工作,更系统规范;通过科学手段各小组共同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标准,满足不同类型体检者的体检需求,综合评估后拟定执行计划,合理分配各小组及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各部门配合,有章可循,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对特殊体检者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其详细了解与自身疾病相关的体检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针对紧张心理以语言安慰、交流转移注意力、强化体检的安全性等形式缓解不安情绪,利于心态的稳定。
        4 结语
        根据以上研究表明,PDCA 式健康教育模式在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的使用效果明显,但进行 PDCA 式健康教育时应该与科室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完全依靠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进行变通才能最大范围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晓婷,吴亚娅.PDCA式健康教育模式在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体检者身心健康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01):145-147.
        [2]郭学灿.PDCA式健康教育在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 心理月刊,2020,15(07):128.
        [3]乔莉.分析PDCA式健康教育运用于体检科健康管理中的效果[J]. 智慧健康,2019,5(35):29-30.
        [4]汤立英.PDCA式健康教育在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4):132-133.
        [5]关兰荣.PDCA式健康教育在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9,21(12):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