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娟娟
如皋市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江苏 南通 226500
摘要:目的:探究精密器械处理中发现的问题,并评价相关对策的应用效果。方法:从如皋中医院消毒供应室内挑选出50件精密器械进行课题研究。将2018年5月~2018年12月期间处理的25件精密器械设为基础组,行常规管理;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处理的25件精密器械设为试验组,行针对性管理。认真探究精密器械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分析讨论相关的解决策略和方法,进而对比常规管理和针对性管理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清洗合格率、器械出错率、管理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基础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于清洗不到位、装配有误、零件掉落、机械结构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降低精密器械的管理水平,导致出错事件的发生。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对精密器械实施针对性管理,能够显著提升管理效果,增强精密器械清洗合格率,降低器械损坏率,同时还能进一步延长器械的使用时间,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推广或借鉴。
关键词:精密器械;处理;常见问题;解决对策;应用效果
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常见的精密器械主要包括腔镜器械、显微器械、动力系统器械,以及眼科精密器械等。由于精密器械具有难代替、做工精细、工艺复杂等特点,不仅具有较大的处理难度,而且极易在日常处理中发生磨损、清洗不过关、零件掉落、运输受压、装配不当等问题,进而会降低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水平[1]。基于此,本研究从如皋中医院消毒供应室内随机挑选了50件精密器械,经分组讨论后,现将针对性管理在精密器械处理中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别从如皋中医院消毒供应室2018年5月~2018年12月、2019年1月~2019年6月等时间段内处理过的精密器械中各选择25件进行课题研究,并将其设为基础组和试验组。经观察分析发现,所选的50件精密器械具有一致的生产厂家、作用类型,以及型号,可彻底排除因产地、类型,以及型号等因素造成的变量影响。此外,临床研究期间,消毒供应室内的工作人员均无辞职、进修、离岗等变动。共有工作人员9例,男1例,女8例,年龄介于24~52岁,平均年龄为(32.79±2.84)岁。
1.2方法
在精密器械处理过程中,基础组行常规管理;试验组行针对性管理,具体措施包括:①技能培训:在管理过程中,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接受技能培训和学习,借助图文并茂的授课方式,引导其熟练掌握精密器械的拆卸、装配、应用、零件、形状等方面的内容及知识,详细了解器械各个部件的功能、污染情况、清洗办法、保养技巧,促使工作人员进一步认识常用的精密器械,学会正确、快速地拆卸、装配相关器械[2]。与此同时,还应该将器械清洗、拆卸、装配等项目纳入绩效考核,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②流程制定:精密器械处理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将手术器械收回至专用密闭箱内,由消毒供应室内的工作人员借助运输电梯,将器械安全运送回消毒供应室[3]。运输时,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力度,避免出现职业暴露现象。实施清点、分类工作时,应将耐高温、高压的器械放置进器械篮框内,张贴相应卡片,准备接受清洗、消毒、干燥、保养,以及包装等相关处理[4]。包装完成后,应将普通器械和精密器械分开贮存,便于后续的登记和发放工作。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并计算两组精密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出错率,然后根据管理质量评分量表,从回收、分类、清洁、消毒等工作环节评估两组精密器械的管理质量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管理水平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 SPSS 23.0开展统计学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以P<0.05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的清洗合格率为96.00%,显著高于基础组的76.00%,对比差异鲜明,P<0.05;试验组的器械出错率为0,显著低于基础组的16.00%,对比差异鲜明,P<0.05;试验组的管理质量评分为(91.24±2.62)分,显著大于基础组的(80.21±5.37)分,对比差异鲜明,P<0.05。详情见表1。
![](/userUpload/1(97525).png)
3 讨论
由于清洗不到位、装配有误、零件掉落、机械结构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降低精密器械的管理水平,导致出错事件的发生。据鄂恒、刘禹等学者[5]研究指出,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案的实施,能够及时解决精密器械处理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显著提升精密器械的处理水平。
试验组的清洗合格率、器械出错率、管理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基础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表明:在精密器械处理过程中应用针对性管理,能够积极解决常见问题,提升机械处理效果。借助技能培训、流程制定等措施和方法,及时解决精密器械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精密器械的清洗效果,降低错误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强精密器械管理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在处理过程中,对精密器械实施针对性管理,能够显著提升管理效果,增强精密器械清洗合格率,减少器械损坏率,同时还能进一步延长器械的使用时间,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推广或借鉴。
参考文献:
[1]凌艳,徐瑞芸,周桂琴.品管圈在降低精密器械无菌包缺陷率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9,23(8):1666-1669,封3.
[2]李军,张伟,马雷.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 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及相关费用评价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8):102-105.
[3]黎聪,张培茗,方旭超, 等.UDI在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9,40(12):71-73,85.
[4]陈薇薇,许锋.医疗器械使用监管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医疗卫生装备,2020,41(1):70-73.
[5]鄂恒,刘禹,李丹, 等.我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与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10):152-154,167.